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阶段,使改革有了一个总的、明确的目标。这个“明确的目标”是指(     
A.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 . 1993年底,中国大幅度地调整了进口关税,将进口关税水平由39.9%降至36.4%。以后又陆续调低关税,到1997年,进出口总税率已调低到17%多一点。这一调整
A.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B.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C.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必然要求D.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新阶段
3 . 1994年,中共中央进行了财税制度改革,原先的地方财政“包干制”逐渐变为中央与地方事权基础上的“分税制”,中央与地方税收征收体系相互独立局面形成;改革与完善税收制度,逐步取消了对国有企业的“特殊照顾”,使所有企业都处于平等的竞争环境。上述举措是基于
A.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日益改变B.经济市场化趋势逐渐增强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D.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2021-12-23更新 | 382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4 . 陈云指出:“一九五三年以后,对工业实行统购包销,商业自上而下派货,农产品独家收购,市场管理很严格,带来了消极因素。这种消极因素过去就有,现在应该取消。”材料反映了
A.自由市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B.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机已成熟
C.社会主义改造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D.全面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2021-08-2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8﹣1993年中国农产品价格变化情况说明了
农产品收购比率1978年1985年1988年1991年1993年
国家定价(%)94.437.024.022.210.3
国家指导价(%)023.019.020.07.0
市场调节价(%)5.640.057.057.882.7
A.农业商品化的程度越来越高B.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废除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农产品收购价逐步提高
6 .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以上言论的主要依据的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
C.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D.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7 . 1994年后,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像河北邯郸钢铁总厂为代表的先进企业。1991年到1995年的5年间,实现利润由0.5亿元增加到7亿元,净资产由10.42亿元增加到46.9亿元,资产负债率从62.54%下降到38.6%。导致邯钢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人民公社化运动结束
C.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D.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8 . 1992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要求农产品形成以市场购销为主,合同订购为辅的格局。1993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实行40多年的口粮定量办法,价格随行就市。这表明当时中国
A.计划经济体制尚未突破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9 . 1993年我国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的50.3%上升到93.8%,在农产品收购总额中由51.6%上升到87.5%,在工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由4%上升到81.1%。发生上述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效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了企业自主权
C.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不断深入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大开放力度
10 .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实行改革开放B.设立经济特区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