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农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是实业救国的开篇之作,在中国近代纺织业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生纱厂创办后首先面临解决原料问题。他广泛动员城郊农民种植棉花仍不能满足工厂生产需要,张謇把眼光投向了海安东北部的围垦区。《海安县志》有这样一段明确的记载:民国初年,南通实业家张謇在李堡、角斜地区创办大赉(lài)公司,从启东、海门等地招雇农业工人在腰灶河以东至角斜场一带,开垦荒地,种植棉花,为大生纱厂提供原料……”民国四年(19154月,张謇、张詧(张謇三哥)等成立大赉股份有限公司。大赉公司业务以种植开发农桑、棉花等当时外贸、内需紧俏经济农作物为主,公司集股章程提出:合资本之力,齐民扩业;一为国家增岁入之资,收本富之利;一务使公司获最优之利,庶他州县易于兴起。大生纱厂入股,当地实业银行,几以全部股本,经营垦植。鉴于当时日本棉商成为大生纱厂竞购的强劲对手,威胁着大生的原料供应乃至企业的发展。张謇主张农产之重要,无过于棉”“广植棉产,以厚纱厂自助之力。建议久荒之地,听绅民召佃开垦,成集公司用机器垦种。……国人能为地主而资力不足,外国人有资力,又有技术,而不能为地主,非合并而利用之,无以收化荒成熟之效,但须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

——摘编自王其银《张骞创办大赉公司的历史影响》等

材料二 国家农业与工业的关系一直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逐渐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迈进。根据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可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分为3个阶段,即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每个阶段都根据当时的农业发展状况制定了相应的农业政策,工业化初期规定在土地归农户所有前提下施行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合作经济,农业发展目标是恢复农业生产;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阶段在土地集体所有基础上实行集体所有制下的集体经营,目标是积累原始资本;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土地是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等,实行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双层经营和多元经营,农业目标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保障食品安全。

——摘编叶伟娇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政策对农业投资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赉公司的经营方式及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政策调整的特点及意义。
2023-04-2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1976年,安徽省委书记万里领导起草了“省委六条”,强调上级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实行按劳分配,允许生产队的社员种自留地,在当地集市出售自己的产品。“省委六条”(       
A.推广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彻底否定人民公社制度
C.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公有制D.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
3 . 1985年3月11日的《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临汝县农村于1984年办起了股份式合作经济。“股份式合作经济,现已成为临汝农村经济的支柱。去年,全县各类股份式合作企业所创价值达到13000多万元。……”由此可知,
A.生产经营方式革新助推经济发展
B.经济体制改革由城市转向农村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不断调整
D.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体制确立
2022-06-0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联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经济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095亿斤,1984年达到了8146亿斤,增长了34.3%;人均粮食占有量从1978年的633斤,增加到了1984年的781斤,增加了23.4%。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长到了1984年的355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了1.5倍,年均增长16.2%。197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标准为100元/人/年)为2.5亿人,贫困发生率为30.7%;到1985年农村贫困人口下降为1.25亿人(标准为206元/人/年),贫困发生率降为14.8%。

——摘编自陈锡文《从农村改革四十年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材料二   咸丰县唐崖镇彭家沟村,于2021年被评为州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如今这里家家住上别墅、洋房,被称为大山里的“别墅乡村”。曾经贫穷的山民,变身住着别墅的现代农民,演绎这种变幻“魔法”的便是“一黑一白”。

彭家沟村一直有养猪的传统,加上所在的唐崖镇被称为“湖北仔猪第一乡”,依据养殖传统、资源优势,村“两委”决定做好“猪文章”。2016年,经过专家的考察和指导,村集体引进了市场畅销的恩施黑猪品种。2017年,黑猪出栏了,黑猪售价比土猪价格高出许多。此间,农业农村部组织了16个机关司局党组织与定点扶贫县的16个贫困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以党建促脱贫,指导产业发展。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党支部与彭家沟村党支部结成了帮扶对子。

除了养猪,村“两委”还用心探索了“一白”之路。村支部书记焦宪说道:“我们村以前就有橙子树,后来探索试种柚子树,通过几年试种,柚子挂果了,又丰产,又好吃,白柚就成为村里的第二大产业。由于茶叶也是全县、全镇的主导产业,我们村曾被要求普种茶叶,但村里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根据土壤、气候条件,咬定白柚不放松。”

——摘编自《产业兴旺之路有着怎样的密码——咸丰县唐崖镇彭家沟村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调研采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中这一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中彭家沟村的发展变化为我们国家当前的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哪些经验?
2022-06-0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为中国八十年代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表中数据说明当时中国
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
198229.2874.925.389.5817.01
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B.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C.国民经济结构日渐趋于合理D.城乡一体化已经实现
2022-04-26更新 | 599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统计表

年代农业制造业第三产业
1952~195753.6%18.5%27.9%
1972~197733.0%39.0%28.0%

——G.罗兹曼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鉴于过去的教训,这次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动,不搞“一刀切”,该种粮的地方种粮,该种经济作物的地方种经济作物,该放牧的放牧,该养鱼的养鱼。从1979年开始,粮食统购价格提高20%,油料价格提高25%,生猪价格平均提高26……杂交水稻从湖南推向全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增产20%以上。农村的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由原来长时间的停滞不前变得欣欣向荣。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50到70年代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农村的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
7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8个“带头人”按下红手印的1978年,他们的人均年收入仅仅22元,第二年跃升为400元,一举脱贫,从此与温饱相伴。从那以后,小岗村人均收入的增长相对缓慢,1993年约为1100元。……性格开朗的关友江对记者说起了顺口溜:“一年超越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有学者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综合运用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该学者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2-02-11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黄香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一人包产全家干,村头不见闲人站"。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经营和分配方式的变化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C.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9 . 1982年8月,义乌县委、县政府毅然作出一个大胆决策: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浙江义乌从“鸡毛换红糖”的小商品生意起家,十几年间发展到“华夏第一市”。这说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对外开放首先影响东南地区
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D.改革开放释放社会经济活力
10 . 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商品生产服务体……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该文件可以用来研究
A.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B.放活农村工商业的问题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问题D.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问题
2021-05-30更新 | 20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