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1979年,中央文件指出:“凡是符合经济合理原则,宜于在农村加工的农副产品,要逐步由社队企业加工。城市工厂要把一部分宜于在农村加工的产品或零部件,有计划地扩散给社队企业经营。支援设备、指导技术。”这反映出当时
A.农村改革出现新动向B.城市国企改革启动
C.市场经济的取向明确D.人民公社即将废除
2 . 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广东南海市逐步在农村推广土地股份制。即以村委会或村民小组为基础,将集体所有的财产、土地和农民承包权折价入股,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这一做法
A.否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促进了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
C.恢复了农业生产合作化道路D.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3 . 2016年11月,中办、国办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做出新部署,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对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根本地位、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三权”关系作出了具体规定,这种“三权分置”制度
A.顺应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
B.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种根本性变革
C.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盘否定
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4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政治力量、社会力量、资本力量大致保持了一种动态平衡,中国政治力量在受到社会力量和资本力量必要制约的同时,大致维持了自我规范和引领资本力量于社会力量的能力。中国发展的这一特点对于中国超越西方具有决定性意义。该观点认为
A.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
B.三力平衡政治引领是中国崛起的保障
C.社会力量通过互联网影响政治和经济
D.资本力量创造了财富增长的世界奇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午夜饭的变迁

——央视网·新闻频道(2018年11月17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新中国年夜饭变化的一个信息,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19-04-1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三模文科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华北地区取暖燃料中,木炭使用人群多为统治阶层和富人大贾,普通百姓多使用薪柴、作物秸秆和草本植物。据《汉书》载:今农夫五口之家,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树木虽可再植,但不为古人所重,并且人工植树也远远赶不上人类乱砍滥伐的度。到了宋代,森林资源更为减少。当时沈括曾为此而浩叹: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太半皆童矣。宋代山西泽姚许多人冒险输炭矿,经销煤炭,当时还出现了官府专门管理煤炭的机构,并立官课税。宋庄季裕《鸡肋篇》载: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农村也不乏使用煤取暖者。

——整理自彭亮《谈古代煤炭的开发和利用》等

材料二   近代中国农村生活燃料主要指薪柴、秸秆、牲畜粪便、灯油、煤炭等。薪柴、秸秆、牲畜粪便主要用于做饭、取暖,灯油主要用于照明,煤炭主要用于取暖。然而由于近代中国农民贫困,无法购得价值较高的商品性燃料,如煤炭、油气等。在实际上,农村取暖多用薪柴、秸秆、牲畜粪便,如内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尚恃牛马粪以为燃料”。

——摘编自任会来《近代中国农村生活燃料消费支出研究》

材料三   目前,农村以分散式供热为主。替代散煤取暖主要有4种备选方案:燃气壁挂炉、电直热(电热膜、发热电缆)储热式电暖气、空气源热泵。北方农村地区应该按照“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热则热(地热)”的因地制宜思路,全面推广冬季清洁取暖,提高居住环境与生存质量。

——摘编自宫昊等《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加速农村能源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取暖燃料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我国农村取暖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我国农村取暖方式的新发展及其意义。
2019-03-10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吉林省名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1985年,国务院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各地用合同订购、市场收购的方式取代统购派购农副产品,同时鼓励通过多种渠道集资建路,发展交通运输。这些政策
A.激发了农业生产活力
B.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
C.旨在缩小城乡差距
D.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8 . 1956年,《人民日报》发表《生产组和社员都应该“包工包产”》的文章,肯定四川江津地区包工包产到社员的做法。1980年,四川广汉县向阳乡在全国率先取消了“人民公社”的牌子。这反映了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成果
B.人民公社在四川的兴衰史
C.地方积极探索发展之路
D.包产到户影响基层组织建设
2018-04-0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八次月考(第四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时的社会稳定导致人口逐渐增加,人均占有土地下降。人口增多保证了密集型农业劳动,使耕地、育种、除草、防虫、水利各环节都能细致处理,以提高农业单产。农闲时,大量劳力转向生产有市场价值的物品,形成地区性的市场贸易网。在地区性贸易网络基础上形成全国性市场。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重商型农业模式。

——许倬云《汉代农业分析》

材料二宋初定天下,四川人因铁钱太重,行用不便,由富民发行一种纸币,叫做“交子”。每张计钱一缗。每隔三年,由发行的富民将旧票尽行收回,另发新票,称为“一界”。……仁宗时改官家发行,禁民间私造。……(后)把那种纸币改名为“钱引”,扩充推行的区域,当时除闽、浙、湖、广外全国通行。然滥发滥造,没有相当的准备金,纸币就不能维持它的票面价格。

——王伯祥、宋云彬《开明中国历史讲义》

材料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我们现在正进入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

——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

(1)根据材料一解读“重商型农业模式”的含义,指出这种模式是否成为汉代经济的主流?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交子”发行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2018-03-2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少向乡村提供产品,……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
——《中华文化史》(上)
材料二 有人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一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
材料三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分析材料一中“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主要原因。
依据材料一指出这种联系给农村带来的影响。
(2)材料二提及的“退却年代”在国家农工商政策上有何表现? 列宁称这种“退却”让苏俄(联)“打破了坚冰,指明了航向”,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材料三中,后一种“改变组织方式”对中国的城市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2016-12-12更新 | 3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吉林长春市新高三起点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