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一夜之间变成社会主人的劳苦大众有着一种急欲改变眼前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这一愿望也被“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的民族情结所反映。而“赶英超美”等口号的刺激,进一步激化了这一愿望,批判“反冒进”成为社会的主流。此外,人民公社在苏联的失败和赫鲁晓夫对人民公社的批判,也进一步刺激了人民公社在中国的发展。

——摘编自李银桂《简论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被选择,有其事物发展的客观性。但无数案例也证实了小农经营的模式难以使农户通过私下协商,提供农业生产与农村社区生活所需的公共品。2012年中国病险水库多达4万座,农村“市政设施”建设的滞后也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以家庭作为基本的生产单位,使农地细碎化现象突出,规模经济难以产生,以致歉收时,收入下降,丰收时,却又陷入“卖粮难”的困境。

——摘编自王剑锋邓宏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绩效、影响与变迁机制辨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农业生产制度变革的实质简述你对该变革的认识。
2 . 有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农业生产高速增长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的贡献为46.89%,远远高于农产品收购价格的提高农业生产要素价格的降低等其他因素所作的贡献。这主要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调整了土地的所有制关系B.推行了农业机械化生产
C.采用了先进生产组织形式D.改变了产品分配的方式
3 . 规律提炼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面主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历程】


材料二   【知识结构示意图——系统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知识】


材料三   【分析数据——解释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现象】



(1)根据材料一“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写出“千古巨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获得新生”的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三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①②的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四中图一、图二的数据变化,分别体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的什么政策的尝试?指出图三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直接推动因素有哪些?
4 . 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其根本目的是
A.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B.解决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
C.在农村首先实现共同富裕D.改革农村经济体制落后的问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196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提出,土地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由公社所有制转变为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主要归生产队所有。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进一步规定: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所有的土地,包括社员的自留地、自留山、宅基地等,一律不准出租和买卖。生产队所有的土地,不经过县级以上人民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占用。对生产队的生产工作、财务管理工作和分配工作,进行正确的指导、检查和督促,帮助它们改善经营管理;领导兴办和管理全大队范围的或者几个生产队共同的水利建设和其他农田基本建设;根据生产的需要,按照自愿互利和等价交换的原则,组织各生产队之间必要的协作;管好、用好大队所有的大型中型农业机具和运输工具。

——摘编自谢迪斌《20世纪以来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演变特征与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20世纪60年代中国农地产权制度。
6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继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并对上市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五证合一”。上述党的举措有助于
A.深化依法治国方略B.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C.释放社会创新活力D.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地是中国古代人民赖以繁衍生息的最重要资源。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前,已有对“九州”各地的土地调查;春秋中叶以后,鲁、楚等国先后进行过田赋和土地调查……明代中叶以后的鱼鳞图册成为征派赋役和地籍管理的主要依据。纵观二千多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演变,地主土地所有制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中占据着支配地位。自井田制瓦解以来,在随后的发展中,中国地主土地私有制从秦汉时的不完全、不自由的状态,到唐宋时的相对完全、相对自由,再到明清时的土地市场发达和土地买卖交易活跃,中小地主和土地私有制在宽松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古代的井田制,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百姓在井田上灌溉耕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土地私有制产生后,地主以收取地租为条件,把土地租给农民耕种,相分离的所有权与使用权随之进入了封建剥削制度联系的历史时期。

——摘编自郭雪剑《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特点和规律》

材料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新的农地制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经历了两大历史时期和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即1978~1985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推广。第二阶段,即1986~1991年,1986年6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三阶段,1992年~1998年,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1979~1984年,农业总产值增长了355.4%,平均每年递增7.9%,短短六年时间,就实现了粮食增产1亿吨。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民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自主精神的产物,是农民的伟大创造。而村民自治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又是进一步推动农村改革的制度保证。同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村中的一些能人,“村庄精英”在新制度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跑运输,或搞建筑,或从事特色家禽养殖,出现了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人阶层,个体劳动者与私营企业主阶层,农村社会行政人员阶层等,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分化。

——摘编自陶林《土地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显著特征,并说明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相关知识,谈谈古今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8 . 1984年,福建省长乐县委根据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提出:“允许农民个人或合股跨队、跨社、跨县、跨省从事开发性生产或商业活动……允许个人或合股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农民进城开店经商。”这反映了当时
A.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被明显削弱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运而生
D.经济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
9 . 20世纪80年代初,安徽省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1980年粮食产量为5.02亿公斤,第二年为6.70亿公斤,第三年达到7.15亿公斤。其主要原因在于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开展
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形成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0 . 2016年11月,中办、国办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做出新部署,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对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根本地位、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三权”关系作出了具体规定,这种“三权分置”制度
A.顺应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
B.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种根本性变革
C.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盘否定
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