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从“人民公社化运动”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反映的是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
2019-06-2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说:“毛及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说明二人的农业政策
A.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
B.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
2019-06-20更新 | 152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材料四: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我国实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过多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对比材料三和四,中国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

4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2019-06-13更新 | 243次组卷 | 36卷引用: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2019-06-08更新 | 9072次组卷 | 78卷引用:吉林长春市希望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首创包产到户的小岗生产队所在的安徽凤阳县,长期以来属于贫困县,22年来没给国家贡献一点粮食,国家先后补贴拨济1.9亿公斤粮食,但在实行包产到户后,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公斤。1984年中国粮食产量突破4亿吨,基本解决了8亿农民的温饱问题。

——《高中历史教材岳麓版》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内容,指出当时中国“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及积极影响。
(3)材料三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经济存在的什么问题?他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2019-05-2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7 .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是党在农业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决策。从1949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总趋势是
A.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
2011·上海·高考真题
8 . 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9-01-30更新 | 287次组卷 | 28卷引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 大跃进” 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2019-01-30更新 | 2681次组卷 | 56卷引用:吉林省东丰县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下列对这一决定解读错误的是
A.发展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是当今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变更了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
D.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和土地经营效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