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在一系列“边缘革命”的带动下,中国逐渐步入了现代市场经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正的改革先锋不是国营企业,而是那些落后的、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这些“边缘革命”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变革是在中国经济最为薄弱的环节农业中爆发。中国政府于1979年着手改善农业环境,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改革是自下而上展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业改革过程中极其重要,从长远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大得多。

材料二   在推动中国市场转型的诸多“边缘革命”中,经济特区的开辟和发展,在推进中国向世界经济开放的过程中,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经济特区被视为学习资本主义以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性的实验室。在整个80年代,政府都因担忧经济特区会被资本主义蚕食而不安。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首批经济特区,实际上是个折中做法。拥有相同的地理优势的城市并不止这四个,但它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过于重要,试验中的任何闪失都有可能会对社会主义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特区得到稳步成长,从中国经济的外围逐渐向核心渗透。

——摘编自(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重新获得“经济自由”的措施,并简析农业改革的影响。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2020-09-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家书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载体,反映了普通个体的生命历程,也折射了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张丁 《家书中的改革开放记忆》


选取一封家书,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反映的历史事实进行合理解释。
3 . 自由贸易与经济体制变迁

材料一   中国近代的自由贸易思想反对为了争进出差之正负而重征进口税,……在批判了关税壁垒以后,矛头直指清政府阻挠国内工商业自由经营的政策。谭嗣同认为,“凡谓以商务、税务取人之国,皆西人旧学也”,反驳“以通商致贫”的观点。梁启超极力称颂司马迁的自由放任思想,指责清政府与民争利。严复用自由贸易理论反对洋务派顽固坚持官督商办,因为保护这类企业的政策阻滞了国内商业的发展。

——摘编自袁明照、郭丙合《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前期自由贸易思想的特点,分析这种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   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定》,加快农业生产合作社建设步伐。1958年,中共中央在北戴河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人民公社制度迅速在全国普遍推广。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乡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0年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讲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那种相对静态稳定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中国农村社会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村经济体制变迁”进行解读
2020-09-0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统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云南是小粒咖啡的重要产地,2011年云南农民张奎买了5000株咖啡苗,并拿出家里的10多亩地种咖啡。张奎的父辈一直种茶叶,张奎本人则在某世界知名咖啡公司的农艺师邬特指导下,习得咖啡种植技术。邬特是位比利时籍农艺师,这位技术人员不仅带来了咖啡公司的种植技术,还把跨国公司的整套收购与供应链都带了过来。每周一到周三,咖啡公司都将“纽交所”当天的咖啡交易价格发给种植咖啡的农民,农民们也可以,上网查看价格并选择在价格合适的时候将自己的咖啡豆出售给这家咖啡公司。

——摘编自赵萌《中国咖啡早已“全球化”》


(1)依据材料一,指出推动“中国咖啡生产融入全球化”的因素。

材料二   2016年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处于施工阶段的有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轻轨项目等。正在推进的项目是俄罗斯莫斯科——喀山高铁、美国西部快线、马来西亚——新加坡高铁、横跨南美洲大陆的两洋铁路、坦赞铁路等。其中莫斯科——喀山铁路项目大部分位于高寒地区,而中国在高寒高铁建设施工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两洋铁路的修建面临着复杂的地质条件,需要穿越高大的安第斯山脉,从秘鲁的港口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由于中国拥有全球顶尖的高原铁路工程设计建设能力,施工周期短且平均造价低,所以中国的施工技术方案是这一项目成功的关键。

——中华铁道网《2016年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哪些项目值得关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中国面对全球化的角度谈谈你对高铁“走出去”战略的认识。
5 . 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规划往往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态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一百五十六个建设项目为中心……主要是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机器制造(重型机床、汽车、飞机、船舶)等空白和薄弱的工业。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78~1984年粮食产量统计柱状图(单位:百万吨)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1991~1995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对外开放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由一般加工工业到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总体开放格局。

——王炳文《新中国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回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一五”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对国民经济有何推动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1978—1987年中国农业经济呈现的态势,导致这一态势的政策和科技因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八五”时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4)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怎样的变化趋势?
2020-07-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石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面对危机,适时调整农业政策对社会发展起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场空前的农业危机一方面使得绝大多数中小农场主破产,大农场主陷入窘境;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转变了美国农业政策目标的制定。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并将其纳入罗斯福"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法律的基本要义在于控制农业生产与实行价格支持,其中有关"农场主可以同农业部长签订减少生产合同,并获得政府补贴"的条款一直沿用至今。在处理过剩农产品、减少农业库存等方面也进行了尝试性的工作,并最终促成了旨在扩大农产品对外出口的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的顺利出台。

——摘编自詹琳《美国农业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材料二 危机催生变革。20 世纪 70 年代末,广大民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生存危机倒逼中国农民发动改革。……著名的"大包干"责任制形式就是由安徽农民群众创造和示范,然后推广到全国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之处在于顺应和尊重基层群众改革举动和创造性实践。……1977年6月中央调整了执行极"左"路线的安徽省委领导班子。新领导班子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基层和群众调查研究,很快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提出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生产队可以实行定任务、定质量、定工分的责任制。……其后他们在实践中探索突破人民公社体制的各种农业生产责任制,以改变农民集体劳动监督难和平均主义分配方式造成的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摘编自詹宏伟《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起步、理论蕴含和现实启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农业政策的具体措施及目标。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业政策调整的特点及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新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国家规定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并以此为中心,进行财政、信贷、市场三大平衡和安排人民生活。在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到1957年年底,“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大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

——摘编自朱君奇《从计划经济的“兴、变、衰”看中国经济体制变迁》

材料二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农村,改革的起点是从否定“一大二公”的公社体制开始,把低效率的集体公有、统一经营、统一生产、统购、统销体制,改革为以家庭为市场经营主体,实行“上交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体制。据统计(以不变价格计算),1978~1984年农业总产出增长率和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2.12%和7.15%,是历史上农业增长最快的时期。从1983年到1988年的五年间,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016亿元增长到6495亿元,年平均递增44.9%。

——摘编自陈宗胜等《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并指出新中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1988年中国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以来,邓小平指出,农民最了解农村的实际,他们更能在实践中探索出顺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国家要给予农民更多的自主权,调动其积极性。“我们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更要立足于广大农民的实际,通过农业资源的新组合,使农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以达到最大的经济利用效益。邓小平说:“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他还多次指示政府相关机构要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和激励,只有这样我国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才有希望。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大量农民从农业内部转移出来。邓小平强调要“调动基层和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多种经营,发展新型的乡镇企业”,不仅要吸纳农村劳动力,还要增加农民收入和推动农村经济格局的多样化。

——摘编自周建峰《邓小平农业经济发展动力观及其启示》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指出要把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强调要继续坚持农村集体经济的主体地位。国家现代化要“四化同步”: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他认为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置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一个重大创新”,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和多形式经营。国家应鼓励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相关组织的作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以互联互动、共建共享为基本准则,"推动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习近平还提出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理念,并将其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改革的主线,强调农业现代化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理念,走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新时期,习近平进一步推动创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

——摘编自郑吉伟、姚晓红《论习近平对邓小平农业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邓小平关于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习近平对邓小平农业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020-12-3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19-20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9 . 40多年的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破旧立新、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历史,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性突破的政策或举措,几乎都是现实中的严重问题倒逼的结果。中国改革的启动最直接的动因就是旧有的体制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生存的危机下寻求逆向突破。

——摘自王久高《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与核心经验》

材料二   从中外历史来看,任何成功的改革或变革总是首先在观念层面进行更新和转换,通过室传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摘编自《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分析说明改革开放的关键举措是现实问题“倒逼”的结果。
(2)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019-12-14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古就以农立国,“民以食为天”的思想悠远久长。反观历史,饥荒不断,据统计,从公元前18世纪以来的4000年间,共计发生各种灾害有5500多次,平均每半年即发生灾害一次。为此,历代统治者往往将粮食看作为天下之大命的重要物资,把它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位置。最早的粮食安全思想反映在《礼制·王制》,提出“耕三馀一”,即粮食的安全系数为50%,按粮食的年度计算,年末的库存率(包括政府和民间库存)相当于半年的粮食消费量。汉代贾谊积极主张发展粮食生产,重视粮食储备,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唐宋时期,形成了体系健全的救荒救灾的仓储制度,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历代政府一方面发挥政府在粮食流通中干预作用,另一方面,还发挥自由贸易在调节粮食余缺的作用,如乾隆时期,对建立全国统一粮食市场的必要性就有着清醒的认识,并给粮食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超过6000亿斤,1984年粮食产量超过8000亿斤,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2000亿斤大关,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突破13000亿斤,之后的几年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上。粮食生产跃上新台阶,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古代重视粮食安全的主要做法以及影响古代粮食安全的基本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产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
2020-06-11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考后强化历史试题(新课标Ⅲ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