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经济体制与发展规划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态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

——摘自《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1978年l1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到和义务的法人。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江泽民


(3)材料三中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材料四   1991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
(5)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2019-04-1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环顾当今世界,城市化已成为一股锐不可当的潮流,影响着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注:指大运河中段)两岸建立商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娱乐行业,当时有640家资本雄厚的商铺,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   图片资料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图三会馆的出现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怎样的关系?

材料三   工业化的英国领导了世界城市化的浪潮。1800年,大约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口居住在城镇,城镇规模在大约1万多人,而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庞大的乡村社会被城市化了,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城里工作和生活。欧洲大陆、美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也是同样的模式。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3)据所学知识指出工业化的英国具备领导世界城市化的浪潮的主要因素。试以英国为例说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材料四   中国人常说:“中国文明,一千年看西安,三百年看北京,一百年看上海。”从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年里,上海居民生活日趋西化,住洋楼、着洋服、吃洋菜、乘洋轿、点洋灯,“莫不以洋为尚”,西洋话剧、电影、歌舞乃至赛马场、夜总会、舞厅等等进入城市日常生活。

——《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4)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上海城市近代化历程开始的原因。

材料五   中国城市化比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变化表

1949年1952年1960年1964年1973年1981年1991年2004年2010年
10.6%12.5%19.7%18.4%17.2%20.1%26.4%40.5%46.59%

材料六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繁荣小城镇经济,小城镇建设要同壮大县域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移民搬迁结合起来,引导更多的农民进入小城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5)依据材料五指出新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两个阶段。结合材料六说一说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了怎样的特点?
2020-03-1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塘沽区2013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材料一   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年4月

材料二   大包干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群众对“大包干”赞不绝口:“鞋合脚,政策好。人出力,地献宝!”“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社员都想搞。只要干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材料三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


回答:
(1)材料一指出了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新道路”的实施对农村生产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农村所有制形式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中的图1—3,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明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指出图3所示地区与前两地开发相比,在经济运行环境方面的最大优势。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2019-10-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


材料二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1)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
(2)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2018-05-0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引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   民国大局,此时无论何人执政,皆不能大有设施。……必先从根本下手,发展物力,使民生充裕,国势不摇,而政治乃能活动。

——摘自孙中山《致宋教仁函》

材料三   我党在建国初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使3亿多无地农民获得土地,消除了农民贫困的制度因素。改革开放后,以农村经营制度改革为先导,实行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86年,国家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实施优惠政策,开始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国家扶贫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建立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动员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明确到2020年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不仅如此,我国还坚持减贫国际交流合作,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自光明网《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减贫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存百姓”的思想出发点和治国理政的法律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主张并作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特点及其意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失地农民的数量还比较有限。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然后遣返原籍。随着圈地规模的扩大,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农民进城流浪的问题是社会转型带来的。1572年法令规定:对贫民要进行救济,要求治安法官给每个教区的贫民登记造册,将他们遣返回乡,由当地安置。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失业问题成为比流民更为严重的问题。1629年法令明确指出:要尽一切可能“为贫民提供资金和原材料,安排他们就业”。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工业化地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参加劳动,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能靠劳动谋生。

——摘编自刘书增《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处理农村剩余劳动力政策有什么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材料二 下表中英国经济和进出口变化上的主要趋势(1964—1979年)

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34.137.740.441.1
通货膨胀率(%)3.17.816.913.4
失业人数(千人)3725555421344
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口比例(%)1.62.62.65.7
工业产出指数(1975年=100)86.299.9105.7112.8
进口渗透率(%)11.817.123.325.7
英国在世界出口产品中的份额(%)14.410.88.89.7

——崔士鑫《政策的风向标:英国政党竞选宣言研究(1900—2005)》


(2)结合材料二说明英国社会出了什么问题,撒切尔夫人任首相(1979—1990)期间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中共中央在1983年下发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它的主要精神:(1)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人民公社的体制。(2)搞活经济,继续放宽某些政策,走全面发展、综合经营的道路。总之,“就是要按照我国的国情,逐步实现农业的经济结构改革、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道路”。经过一年的实行,农业生产获得了创纪录的丰收,农村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2022-06-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校联考(等级考)历史试题(四)
7 . 农业政策关系国计民生,在不同时期中国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以保障农业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9年,农工商部奏准颁行了《推广农林简明章程》,规定各属官员对农林事业要因势利导,量加董劝,“总以境内所有荒地一律垦辟为要义”;凡绅民集股合资筹办农林,若果资本不继、周转为难,地方官查实后应酌拨公款,量予补助;其成效卓著者,“即从优奖励:或缮给匾额,或给予功牌奖札,或酌予虚衔、顶戴,或按照异常、寻常劳绩咨部汇案奏奖”。绅民承领荒地、荒山,地方官在厘定税则时,应“优加体恤”;对于民间农林产业,地方官应“切实保护,如有刁绅劣衿、势豪地痞、奸胥滑吏从中阻挠侵占,以及蹂躏禾稼、砍伐树木等事,一经业主禀报,应即立予究办,按律严惩”。

——李玉《晚清政治经济史论》

材料二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的文件,其中规定了进步放宽山区、林区政策,积极兴办交通事业,乡镇企业实行信贷、税收优惠,鼓励技术转移和人才流动,放活农村金融政策,按照商品经济要求积极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制,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交流,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指导,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等。……这就把农村经济纳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轨道,促使传统农业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摘编自张岂之、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农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中国农业政策出台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和新时期中国政府的农业政策的影响。
19-20高三·全国·阶段练习
8 . 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恩。

材料一1933年6月,美国国会颁布工业复兴法,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间关系。将全国工业划分为17个部门,定“公平竞争法规”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和工资水平等。

——摘编自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

材料二联产承包责任制求用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

——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工业复兴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的背景,并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意义。
2020-11-07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高中历史202
9 . 有学者认为,在一系列“边缘革命”的带动下,中国逐渐步入了现代市场经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正的改革先锋不是国营企业,而是那些落后的、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这些“边缘革命”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变革是在中国经济最为薄弱的环节农业中爆发。中国政府于1979年着手改善农业环境,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改革是自下而上展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业改革过程中极其重要,从长远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大得多。

材料二   在推动中国市场转型的诸多“边缘革命”中,经济特区的开辟和发展,在推进中国向世界经济开放的过程中,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经济特区被视为学习资本主义以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性的实验室。在整个80年代,政府都因担忧经济特区会被资本主义蚕食而不安。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首批经济特区,实际上是个折中做法。拥有相同的地理优势的城市并不止这四个,但它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过于重要,试验中的任何闪失都有可能会对社会主义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特区得到稳步成长,从中国经济的外围逐渐向核心渗透。

——摘编自(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重新获得“经济自由”的措施,并简析农业改革的影响。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2020-09-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中国疆域辽间,村庄星罗棋布。全国的自然村落1990年是377.3万个,2010年减少到213万个,到2015年减少到264.5万个.近年大量村庄合并和新型社区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乡村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原来自然分散、熟人性的以乡土生活为主的村落共同体,在快速消失,代之以更多集中化的陌生性的,以非农生活为主的新社区.这意味着整个农村社会发展已处于非常重要的转型阶段。

材料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部分著作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翼主编《改革开放40年社会发展与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年中国农村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这些著作研究的核心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些学者研究该问题的视角有哪些特点。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材料一对材料二的影响。
2020-12-1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