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087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组织本校学生返乡开展了主题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村变迁”的专项调查活动。本次活动共调研了180个村,访谈了100多位村民,这些村民的年龄集中在50-70岁之间,长期生活在农村,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甚至有些还担任过村干部。调查结束后,收到了有效调研问卷100多份。2010年,本次活动的调查报告公开发表。在报告中,作者将“过去30年里,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有什么变化”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整理成了下面表。

调查地区认为提高的村认为降低的村认为其他的村调查村数
数量占比(%)数量占比(%)数量占比(%)
东部3155.42239.335.356
中部2048.81843.937.341
西部1161.1422.2316.718
合计6253.94438.397.8115

——据于乐荣左停《1978~2008年:中国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变迁——项来自中国150个村的调查报告》


(1)上述材料可为我们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提供哪些借鉴?
(2)结合所学知识,对表呈现的调查结果进行解读。
2023-02-1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自中共八大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并说明其对改革开放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改革的步子要加快(节选)(1987612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的谈话)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因地制宜,该种粮食的地方种粮食,该种经济作物的地方种经济作物,不仅粮食大幅度增长,经济作物也大幅度增长。农村改革见效非常快,这是我们原来没有预想到的。当然,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赞成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那时候是万里同志主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史料按时间与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按获取途径和保存状态可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等。请依据上述两种标准,指出材料二的史料类型。并从材料二中获取信息,解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 . 下表是1978~1984年内蒙古自治区居民收入统计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1978301.01131.00
1979350.07164.00
1980407.13192.00
1981418.31241.00
1982452.74288.00
1983474.24325.00
1984548.84368.00
A.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B.内蒙古自治区域乡发展差距持续扩大
C.改革开放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做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粮食生产状况统计


时期耕地面积(亿亩)粮田面积(亿亩)人口(亿)人均粮田(亩)粮食亩产(公斤/亩)人均占粮(公斤)
战国末期0.90.850.24.26108460.5
西汉末期2.382.240.63.76132496.5
唐朝2.111.990.533.76167628
宋朝4.153.91.043.75154.5579.5
明朝4.654.21.33.23173559
清朝中期7.276.183.611.71183.5314

——据吴慧《农道:解读中国粮食问题》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农产品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海关报告显示,历年出口的农产品占出口货值的比重,1873年为2.6%,1893年为15.6%,1903年为26.8%,1910年为30.1%。同时,晚清政府对进口西方米、麦、五谷免税,使洋米洋面得以在中国乘势倾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挤占了粮田,以及近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扩大了对粮食的需求。这都影响到近代粮食生产,导致粮食短缺。

——据汪德平《近代中国的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材料三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均占粮仅为210公斤。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6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380公斤左右;人均肉类产量41公斤、水产品21公斤、禽蛋14公斤、水果35公斤、蔬菜198公斤,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据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粮食问题》(1996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粮食生产的情况,并说明晚清粮食生产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后粮食生产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2020-04-21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3年,邓小平到苏州视察,听到如下汇报:“……全面实行联产承包,迅猛发展社、队工业,经济总量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下列各项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汇报反映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B.人民公社是当地最主要的生产组织单位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迅速推广
D.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
6 . 下图是建国后某农村某一时期的票据部分,对票据所反映的生产关系解读正确的是

(注:承包产量、应征农业税任务数、主粮单位为斤)
A.反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有力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体现农民土地的小私有属性
D.大大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7 . 不停顿的社会变动和巨大的社会进步,是1978年以来中国历史的显著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包干”联产承包制实现了农村土地的两权分离,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农民成了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既能保证国家的税收、征购和集体提留任务的完成,又使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王郁昭《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大包干”联产承包制产生与发展的问题》

材料二   政府给经济输入活力的方法是放松国家对大中型企业的控制。公有制不一定等于国家的直接控制:所有权和经营权是两个不同的功能。中国领导人感到,在国家支配的框架内,企业应该被赋予足够的自主权,在供应、销售、资本利用、聘用和解雇、薪水、工资、资金,以及制成品价格等方面自己做决定。企业应具有法人地位,自负盈亏。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作为一个外国学者,英国经济学家罗思义的专著《别误读中国经济》向外国读者全面介绍了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用铁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经济奇迹。

——何自力《解读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对<别误读中国经济>的评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国企改革的相同之处。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为例,以“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8 . 下表为我国1952-198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的统计。对表格所示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百万吨)
项目1952年1957年1965年1978年1980年1984年1987年
粮食163.42195.05194.53304.77320.56407.31420.41
棉花1.301.642.092.162.073.254.19
油料作物4.194.193.625.217.6911.9115.25
甘蔗7.1110.3913.3921.1122.8039.5146.85

A.粮食产量逐年稳步递增
B.一五计划以发展农业为核心
C.农业一直快速有序发展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显著
9 . 下图是1978—1998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趋势(来派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关于图中曲线变化的主要背景,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80年代初期下降与家庭联产承包有关
B.80年代后期增高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
C.1990年波动是因为“南方谈话”影响
D.1994年后下降是因为贯彻十五大精神
10 . 对下列图表中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变化原因的解读,正确的是
1953~198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A.①个体农业经营落后B.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③自然灾害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