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4 道试题
1 . 下图是1978—1998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趋势(来派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关于图中曲线变化的主要背景,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80年代初期下降与家庭联产承包有关
B.80年代后期增高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
C.1990年波动是因为“南方谈话”影响
D.1994年后下降是因为贯彻十五大精神

2 . 材料   农村经济经营形式的改革以及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导致了人民公社原有的一系列经济职能分散。改革人民公社管理体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1979年8月,四川省广汉县开始人民会社改革试点,拉开了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序幕。人民会社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是由政社合一改为政社分设。具体来说分为三个层次:一、将人民公社的政权职能和经济职能分开,原来有人民公社行使的基层政权职能由新成立的乡政府或镇政府行使;二、撤销作为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但生产大队作为独立的经济组织可以保留,成立农村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办理本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三、生产大队成了独立的自负盈亏的集体经济组织,其名称或保留,或采用农村生产合作社等其他名称。废除人民公社的过程从1979年试点到1984年基本结束,历时5年多,是一个逐步推开、分层次完成的渐进过程。1984年年底,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完成建乡工作,人民公社改革基本完成。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949一19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3 . 1983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文件指出,“这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的新发展”。在此,中共中央
A.剖析了人民公社废除的背景
B.阐明了乡镇企业开创的意义
C.认可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D.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9-04-16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届高三阶段性测试(五)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出版于1986年。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小说的第二部梗概如下:

孙少安作为家庭的长子,过早的承担世事,使得他难以走出土地和家族的束缚,变成了农村变革的先觉者。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村支书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孙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大部分为贷款),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可以说,孙少安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5 .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秘密签订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签订的背景是
A.我国农村的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根本变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已经普遍推行
C.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农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向小康迈进
6 .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以下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
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
2019-01-30更新 | 1760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重庆卷)

7 .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不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很高,尤其是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唐代在广大农村,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草市在北方称“集”,也有按交易的主要物品命名的,如柴市、米市、马市等。    

材料二

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隋唐、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相似特点。

材料三

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这一经济理论受到了怎样的冲击? 

材料四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10月12日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是如何处理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的?  

2018-09-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锐减,内部也产生了一些悲观的情绪和错误的思想。一些同志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坚持“城市中心论”的主张。所建立的广大根据地经济、生活条件都极其恶劣,又先后遭受了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红色政权岌岌可危。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中国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农民人口占了当时人口的90%,农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摘编自刘孝连《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红色政权建设》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徽、四川等地的农民自发地进行联产承包,触及了“禁区”,引起“两个凡是”派的激烈反对。邓小平坚定而明确地指出:“只要能提高产量,包产到户就是正确的,”“致富不是罪过。在邓小平的大力支持下,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上地经营方式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对农民创造的乡镇企业,他称之为“伟大的创造”,认为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刘剑华《邓小平理论与农村改革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新学知识,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的意义。
2018-12-14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新乡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人民银行决定自2018年11月16日起陆续发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币。其中的三枚30克圆形镁质纪念币背景图案分别为:禾苗和稻穗;某城市建筑、港口、拓荒牛雕塑及飘带等组合;某城市标志性建筑及桥、江等组合设计。对于设计者意图的说明最准确的一项是
A.1984年深圳成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城市
B.浦东新区是新世纪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C.安徽小岗村的包产到户是农村改革的启始
D.共建“一带一路”正进入深入发展新阶段
2018·全国·一模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形式的变化,家庭式生产与当今的形式不适应了。首先,它不能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其次,不便于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实施。第三,它不便于农业的综合治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降低了农业的竞争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散了土地的经营权,使得中国的农业效率非常低下想使中国的农业发展更上一个台阶,土地规模化经营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中分为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同时明确了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的权能。为加强对土地承包权的保护,草案规定,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后,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承包方的土地承包权不变。

材料二   所谓土地流转,就是把土地使用权从承包权里分离转让出去,有助于解决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后“有田无人种”的抛荒问题,也有利于专业的农业企业获取耕地,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经营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能够使资金、科技、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优化组合,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规模化经营更适应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是机械化和现代化必须要采取的手段。规模化经营能更好的对农业进行治理,解放了人力资源,降低了农产品的成本。


(1)依据材料一,分析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历史背景。
(2)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土地规模经营的特点及优势。
2018-04-23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年高考历史原创押题预测卷01(新课标Ⅱ卷)-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