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0年来,农村改革波澜壮阔,一系列石破天惊的改革壮举推动农村发生革命性变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8%,带动广大小农户迈向农业现代化。粮食产量由6000多亿斤提高到1.2万亿斤,农民收入由130多元增长到1.4万多元,实际增长17倍多。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增加近40平方米。城镇化率比1978年提高40.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就业占比由70.5%下降到27%,城乡居民收入比由3.31下降到2.71

——摘编自韩长赋等《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

材料二   20世纪整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重点主要在广东福建沿海布局,推动了以深圳为代表的区域开发。然而,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外局势中产生了不利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因素。处在战略转折关头的中国,将突破口敲定为浦东的开发、开放……邓小平关于浦东的开发、开放则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谋划的,发挥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对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带动我国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带的腾飞。

——摘编自李正图《浦东开发开放模式研究》

材料三   深圳1980年和2019年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对照表

项目时间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财政收入
(单位:亿元)
外贸进出口总额
(单位:亿美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802.710.181978元(1985年)
201922000942443156.25万元

(1)阅读材料一,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指出针对农村的“改革壮举”。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浦东地区开发开放的原因。
(3)以上海、深圳发展传奇为代表的“中国崛起”,令人叹为观止。综合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历史地位,并简要分析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②以上海地区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及其意义,说明“中国崛起”主要得益于自身的改革开放。
2021-05-06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土地政策经历了数次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农业生产跌至谷底,这决定了党和政府必须把恢复国民经济作为当时主要任务。当时,农村中人口占比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约占全国80%的土地,占比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全国20%的土地。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通过,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大陆基本完成,既带来了巨大经济意义,也有重大政治意义。

——摘编自程文朝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溯源及当代成就》

材料二   1958年,全国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但脱离了当时生产力水平。六七十年代,农业生产举步维艰。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创造出“包干到户”的尝试。安徽、四川等省一些地方在推进实行联产到组等责任制的同时,也开始试行包产到组。对于新的责任制形式,中央明文规定禁止,只有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1980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改革,同年,中共中央指出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此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并简述1952年土地改革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农村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冬,农民喊出了“地权确定了,咱们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好好生产吧”的心声,同时,各地已有许多县、区、村建立了临时性的人民代表会议或农民代表会议。当时报纸指出,“过去是:母猪不敬神,‘娘们不算人’……而现在则完全变了,妇女已上了桌面。人人有了一份财产,共同劳动,共同处理一些做父母的已认识到婚姻是子女自己的事,妇女选择对象主要是以家庭成分好坏与本人进步不进步为标准,一般找劳动青年。

——摘编自李世龙编《中国求强之路》

材料二   1984年党中央1号文件提出,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企业;同年3月,党中央又转发了4号文件,把社队企业正式改名为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在稀缺土地上对剩余劳动力存在着固有排斥和城乡之间存在着制度化壁垒的情况下,从夹缝中生长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产物。

——摘编自李靖宇《大连21世纪创建现代化国际名城战略对策》


(1)根据材料一概述1947年以后中国农村社会面貌的新气象,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新气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乡镇企业发展的国内条件,并指出其发展对农民的意义。
2021-04-2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县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梁耀祖解释,该院之所以用“乡村建设”一词,是因为他们认为,当时乡村遭到持续破坏,而全国80%以上的人口住在乡村,因此,“欲谈建设,必须注重乡村建设”。据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的调查,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全国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团体和机构有600多个,先后设立各种实验区1000多处……然而,乡村建设运动的结果却出现了梁漱溟称之为“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难局。对此,他认为是由于“农民偏乎静……偏乎旧”。中共领导的农村运动的成功已经证明,农民中间蕴藏着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后,梁漱溟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只要抓住农民的痛痒而启发之,“他还是要动的”。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二   1996年,我国农业生产在取得丰收之后又出现了农产品供给相对过剩、市场粮价持续下降,农民收入徘徊不前的局面……为解决农产品相对过剩的问题,中央及时提出对农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各地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为此,着重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发展畜牧水产业,优化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同时,积极发展小城镇和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城乡市场。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成效,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末我国农业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
2021-04-1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2021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我国两千余年粮食生产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粮食生产始终囿于小生产的手工劳动水平,发展速度相当缓慢。但也必须承认,由于历代农民的辛勤劳动,在小生产手工劳动的范围内,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农民们逐步地实行精耕细作,扩大复种指数,提高亩产量,形成了一条独特的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郭松义等《略论我国封建时代的粮食生产》

材料二   饥饿始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一大难题。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5 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多。中国发展粮食生产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而且为在全球范围内消除饥饿与贫困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国务院《中国的粮食问题》(1996年)


(1)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粮食生产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并简析其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9年6月,四川广汉县委书记常光南随同省领导访问英国。在考察一家公司时,省领导发现,厂长同时担任采购员和技术员,就对常光南说,回去后把你们那里按照这个改一下。常光南回去后,在向阳成立了一个农业公司,管农业,包括种子、防治病害和技术。后来又把供销社作为基础,把街上的商人组织起来,成立商业公司。还把公社的工业组织起来成立了工业公司。三个公司组织起来后,又组织农工商联合总公司。

1980年6月,四川向阳第一个摘掉人民公社牌子,挂上向阳乡人民政府牌子。事后第三天,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打电话问:“你们广汉是不是有个向阳?”回答:“有。”“是不是把公社牌子换成乡政府了?”“我们搞了一个试点。”“谁叫你们搞的?”“我们自己搞的,我们搞个试点,实验,不行就把它换了。”过了一段时间,全国人大打电话说,公社摘牌这件事请示了中央领导,可以搞试点。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被废除。

——摘编自常光南口述、当代口述史丛书编委会编《当代四川要事实录》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03-05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届二中全会做出了几项重要决策: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新中国的国民经济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组成;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全会还确立了新中国发展的各项目标: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和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引导农业向现代化和集体化方向发展。

——摘编自陆仁权《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长期使我们焦虑的农业生产所以能够在短时期内蓬勃发展起来,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强大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大胆冲破“左”的思想束缚,改变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8410月《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该会议召开的主要背景,并概括大会所确定的党的工作重心。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生产“能够在短时期内蓬勃发展起来”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所遵循的原则。
2021-03-0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名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名退休干部的账本张心侠老人是一名离休干部,1949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今年89岁的他居住在济南市市中区的卧龙社区。从1977年开始,他就记录家庭收支账目,这一记就是40多年。

他的家庭账本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家庭收入;另一部分是支出。

从家庭账本可以看出,1976年,他家全年收入是2000元;1980年,全家收入是3053元。如今,他全家的收入比40年前增长了136倍……张心侠说:“以前,大部分家庭买一台大件家用电器要攒上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工资,而且还要有票证才能买得到。”根据账本的记录,张心侠家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是19803月购买的,第一台电风扇是19806月买的,第一台空调19956月买的……上个世纪60年代,他虽没有记生活账,但清楚地记得,那时家里的收入主要用在一家人的吃饭上,恩格尔系数在80%左右。“以前,大家工资不高,食品、蔬菜、水果在市场上很少,吃饭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张心侠说。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他家的恩格尔系数降到10%左右,近几年都在10%以下。

——摘编自中国网《家庭账本的40年·记录改革开放民生巨变》


从张心侠老人的家庭账本中提取一个生活片段,指出它所反映的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简要概括所提取的生活片段及史实,对史实的说明要准确全面。)
2021-08-0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历来重视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建国以后,毛泽东提出并确立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但耐人寻味的是,毛泽东自己却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上,提出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储粮备荒”“备战备荒为人民”等重要观点。

——摘编自谢莲碧《简述建国以来粮食安全思想研究》

材料二1978年以来我国的粮食安全政策演变

时间段主要特征
19781984粮食购销政策不变,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计划调控方式初步转变。
19851990废除粮食统购制度,建立价格双轨制,扩大市场对生产的调节。
19911993通过购销同价和保量放价政策,度除粮食统销制度,力图发挥市场作用。
19941997通过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发挥稳定器作用。同时调节农民收入。
19982003在供求改善的前提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
2004年以来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城乡统筹、四化同步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

——摘编自周庆元《建国以来党领导粮食安全工作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我国粮食安全的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增长原因。
2021-07-1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农村问题一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心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其实并不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革命是什么内容,却认为社会革命就是他所谓平均地权。当时他所说的平均地权,意思是首先由国家核定土地的价格,以后在地价上涨时,国家仍按原定的较低价格把私人所有的土地收买下来,使国家成为全国土地的主人,由国家收取地租,因此,这也就是实行土地国有。……因此这个纲领实际上是要打碎封建主义的枷锁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的纲领。由资产阶级实行土地国有,并不是什么社会主义,而恰恰是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道路。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  第一,它的发生必然是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因为这种奇怪现象必定伴着另外一件奇怪现象,那就是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第二,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是在19261927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第三,小地方民众政权之能否长期地存在,则决定于全国革命形势是否向前发展这一个条件。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则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不但没有疑义,而且必然地要作为取得全国政权的许多力量中间的一个力量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第五,红色政权的长期的存在并且发展,除了上述条件之外,还须有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105日)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思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原因及其主要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发生的重大变化。
2021-01-3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