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个人所得税作为我国的重要税种,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等功能,对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发展过程复杂而曲折。

新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历程

阶段免征额(元/月)改革主要内容
1980-1993
初步形成
8001980年,五届人大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纳税人主要是一些来华工作的外籍人员和在大陆工作的港澳台同胞。1986年,国务院发布了《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主要将个体工商户所得从工商税收所得中分离,以减轻个体工商户的税务负担。同年国务院还发布了《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对在中国境内居住且收入达到规定纳税标准的公民进行纳税。
1994-2011
修正、统一
与规范
20061600
20082000
20113500
1993年,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该法
规定不区分个人性质,对所有中国居民和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
的非中国居民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同时,还废止了《城乡个体
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和《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
2012-至今:成熟与完善50002018年,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这是个人所得税法自1980年出台以来的第七次大修。首次实行综合征税,即合为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共六项专项附加扣除。

——摘编自刘涵玥《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探析》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 . 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

材料二   1924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材料三   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材料四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2)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二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3)依据材料三归纳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结果。
(4)指出材料四中所说的“几次波动”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
(5)综上,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
2022-04-2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起步。在农村,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农村社队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实行并逐步完善多种形式的联产计酬责任制,鼓励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城市初期的改革主要包括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济责任制和利润留成,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等。1984年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改革企业经营机制成为改革的方向;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市场调节范围;初步建立以税收、利率为杠杆调节市场的机制等。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19641982年),实施新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在坚持集中计划的前提下,扩大企业的某些自主权;利用价格、信贷、奖金等经济杠杆刺激企业改善管理;改进农产品收购制度,提高收购价格;支持发展个人副业等。……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后,从法律上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规定企业实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等。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经济改革的相似点。
2022-04-21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起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伸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   1997年是新中国发展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一年。进入1997年,人们就议论,这一年中国有两件大事:一是香港回归,二是“十五大”的召开。……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说:旗帜问题至关紧要。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就是要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光辉历程:从一大到十五大》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上海创办的著名企业2家,并列举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试从“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的角度说明1997年的“非凡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80年,在严重的城市住房短缺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启动了城市住房改革,对于当时的政府决策者而言,住房改革一方面要推动住房商品化和住房市场的形成,另一方面还必须对社会稳定做出贡献。低收入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不应受到负面影响,而应得到改善。因此住房改革必须是渐进的,必须与其他改革相配套。最初的住房改革举措是综合财政制度改革,将住房投资的决策权逐渐下放到地方政府、国营单位和城市集体企业。到1988年时,国家预算内资金在住房投资中所占比例从改革开始时的90%下降到16%,国营单位自有资金的比例上升到52%,非国有投资也开始占到20%。政府和国营单位下属的住房建设企业也通过企业改革成为经济上独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此期间,大批的新住房建设和旧住房改革项目得以上马,缓解了由于长期缺乏投资而造成的严重住房短缺现象。

——摘编自方可《中国城市住房改革: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市住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市住房改革的意义。
2021-07-1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人口有过五次大规模的迁移,即南北朝“八王之乱”引起的“永嘉南迁”;唐代“安史之乱”后汉人大规模南迁;北宋“靖康”后北人第三次南迁高潮;明初政府屯垦戍边大规模北迁以及清代人口激增而向山地和边陲的大迁移。这些移民大潮中,越出国境向海外移民的人数不多,规模不大。明隆庆元年(1567年)开放海禁,随着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移居海外的中国人才日渐增多,至明末清初,估计约为10万人,到鸦片战争前夕则增至100万左右。

——摘编自丘立本《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

材料二   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城镇在对农民封闭20多年后终于使他们向城市迁移、就业成为可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广东省的流入人口规模在全国居首位。90年代以后,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对流入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与珠三角等地区成为流入人口集中的都市圈。

——摘编自郑真真、杨舸《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朝前后人口迁移的原因和流向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态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2022-08-0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天一中学、海门中学、海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新变法主要内容简表

变法领域主要内容
政治鼓励大小官员和普通民众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隔
经济中央设立铁路矿物总局、农工商总局,各省设立商务局;鼓励和保护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开办工厂
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军,改用洋操;添置船舰,扩建海军
文教创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废除八股;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学习图册》改编

材料二   1978——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相关数据

项目19782017
GDP(万亿元)0.3782.7
货物进出口总额(万亿美元)0.024.1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7125974
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63.929.3
农村贫困人口(亿人)7.70.3

——摘编自《经济日报》


(1)依据材料一,分析维新变法的积极意义。结合所学,说明“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爱国思想体现”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8——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谈谈历代变法和改革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关系。
2022-11-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住房是民生福祉的基础。改革开放前,城镇居民解决住房“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房,要单位给房”。随着知青大量回城,政府长期实行低租金,抑制购房的意愿,企业没有资金维护现有住房,加剧了城镇住房的紧张程度。同时,住房的低流动性将职工和企业紧紧“捆”在一起,“困住”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住房制度改革势在必行。1980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开始允许实行住房商品化政策,从福利分房到货币购房,刺激了地产商的投资热情,激发了居民的购房热情,促进了全国城镇住房供应量的快速增长,让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巨大改善,对城市化和经济增长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陈杰《中国城镇住房制度70年变迁: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住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住房改革的意义。
9 . 1978年以来,中国经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开创了一条具有渐进式的中国特色改革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村改革并非来自领导层的“事先”设计,它发端于贫困地区生存条件恶化而产生的“自救”,普及于领导层的“允许”和合法性“追认”。大规模的改革是在1982年“1号文件”下发之后展开的,1980年底到1983年初,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所占比重由14.9%提高到了93%。农村的改革,无论就其改进生产效率,还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言,无疑取得了巨大成功。更为深刻的意义在于,它以最有说服力的现实变化,冲击了传统体制的合理性。

材料二   中国的改革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借鉴世界各国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先农村后城市,先局部探索再全面推开,先引入市场机制、计划与市场机制并存,再到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摸索实践,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实践证明,这是一条震动小、成本低、成效大的改革之路。

——以上均摘编自杨启先、石小敏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本理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因素及其具体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改革的进程为例,就“中国改革道路”的特色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021-01-2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有经济也迅速进入了创建阶段。当时主要通过没收官僚资本、继承解放区公营经济和征用外资企业和政府创办新企业等途径,初步建立起了能够控制国计民生的国有经济。由于国有经济在新民主主义制度中被确定为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它不仅担当着恢复国民经济的重任,而且还担当着在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因此,优先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就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重要任务之一。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国企70年》

材料二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十ニ届三中全会后在国有企业推进了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利润递增包干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试点,明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关系,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为企业进入市场奠定了初步基础。

——摘编自国家发改委《国企改革历程回顾与当前改革重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创建国有企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国企改革的意义。
2021-07-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A类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