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自上官敬芝 张蕙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变化轨迹研究》


上图反映了1978—2006年中国居民人均收入变化趋势。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2-09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列表格为1950-198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表,从下表中国城镇人口变化趋势看,其制约因素主要是
年份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95055196616911.2
1960662071307319.7
1970829921442417.4
1980987051914019.4
A.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B.工业化政策的执行
C.“五年计划”的实施D.受国际环境的影响
2022-01-17更新 | 77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3 . 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1)分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如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2)材料二中经营销售额在1912~1925年、1925~1949年分别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分别指出其原因。

材料三 1956年,瑞蚨祥公司向毛泽东主席呈写了《瑞蚨祥公司生产情况报告》,毛主席指示:“历史名字要保存,瑞蚨祥、同仁堂一万年要保存!”1985年瑞蚨祥被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老字号焕发新生机;济南瑞蚨祥绸布店1988年完成销售额480万元,实现利税46万元。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3)材料三反映瑞蚨祥历经的两次重要发展机遇,分别指出发展机遇出现的原因。
(4)从瑞蚨祥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020-08-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蓬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观察下图中新时期我国工业发展中各类经济成分总产值比重变化的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国有经济呈现迅速衰退趋势
B.计划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尚未改变
C.加入世贸组织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D.国民经济发展活力日趋增强
2019-06-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新时期我国工业生产中各类经济成分占总产值比重变化的情况。该图内容反映出,我国

A.国有经济呈现迅速衰退趋势
B.计划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尚未改变
C.国民经济发展活力日趋增强
D.加入世贸组织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为1950~1980年主要年份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比重表。

年份中国总人口
(万人)
中国城镇人口(万人)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世界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
195055196616911.228.8
1960662071307319.733.9
1970829921442417.437.5
1980987051914019.438.2

——改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上表反映了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变化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材料二1957~1961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粮食产量棉花产量油料产量糖料产量
195719505164.0419.61189.3
195820000196.0477.01563.1
195917000170.9410.41214.7
196014350106.3194.1985.5
19611475080.0181.4506.5

——引自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三从粮票到股票的转变

全国通用粮票(1966年发行)                           当代中国第一张股票(1989年发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一五”计划把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点建设地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7—1958,1958—1961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分别出现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上述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从粮票到股票的转变”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了什么样的根本性转变?这种根本性转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8 . 1985年6月发表的一篇文章写道:“不论是老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还是新三大件(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近几年价格是下降的,今后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人民群众的收入提升B.国民经济结构改善
C.国有企业竞争力增强D.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2022-05-2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人口有过五次大规模的迁移,即南北朝“八王之乱”引起的“永嘉南迁”;唐代“安史之乱”后汉人大规模南迁;北宋“靖康”后北人第三次南迁高潮;明初政府屯垦戍边大规模北迁以及清代人口激增而向山地和边陲的大迁移。这些移民大潮中,越出国境向海外移民的人数不多,规模不大。明隆庆元年(1567年)开放海禁,随着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移居海外的中国人才日渐增多,至明末清初,估计约为10万人,到鸦片战争前夕则增至100万左右。

——摘编自丘立本《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

材料二   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城镇在对农民封闭20多年后终于使他们向城市迁移、就业成为可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广东省的流入人口规模在全国居首位。90年代以后,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对流入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与珠三角等地区成为流入人口集中的都市圈。

——摘编自郑真真、杨舸《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朝前后人口迁移的原因和流向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态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2022-08-0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天一中学、海门中学、海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实行的赋役制度、中国近现代实行的关税等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税收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赋役制度
秦朝田赋、口赋、徭役
汉朝田赋、人头税(分为口赋、算赋)、徭役、财产税
隋朝租调役
唐朝租庸调制;两税法
宋朝方田均税法、募役法
明朝一条鞭法
清朝盛世滋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28年7月,美国首先同中国订立了《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条约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但又规定缔约双方“在彼此领土内享受之待遇,应与其他国享受之待遇毫无区别”。即美国在中国享有最惠国待遇。随后,南京政府陆续同德、挪、比等11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或“新关税条约”。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   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总体关税水平过高,税率结构不尽合理,税则的商品分类目录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等等。1985年颁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改变商品分类目录,调整进口税率。

——摘编自黄天华编著《中国关税制度》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发展趋势。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1985年颁布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