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访谈录:以下内容节选自《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谷牧》

谷牧:中央书记处原书记,国务院原副总理

采访者:史鉴 《百年潮》特派记者        被采访者:赵云栋从1973年开始就在谷牧领导下工作,1984年起,任国务院特区办司长、副主任。

史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谷牧奉命率团出访欧洲,据说,回国后的汇报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起了重要的作用,您知道这方面的情况吗?”

赵云栋:“1978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派谷牧带团赴西欧五国考察访问……回国后,谷牧写了《关于访问欧洲五国的情况报告》送呈党中央、国务院。……7月上旬,国务院专门为此召开关于加速四化建设务虚会,会议开了20多天,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参会人员畅所欲言……会上提出的一些想法,后来集聚和反映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讨论和决议中去。此后,确定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

史鉴:“据说创办经济特区的起始阶段困难很多,谷牧按照中央的指导做了很多工作,您作些介绍如何?”

赵云栋:“谷牧同志根据中央指示,曾多次去广东和福建做调研和推进工作,与两省的领导同志广泛座谈,并实地进行了考察……通过调查和座谈讨论,形成了扩大广东、福建两省管理经济权限的想法。……1979年谷牧组织着手起草法规性文件,经过13次易稿,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次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1980年3月谷牧在广州召开广东、福建两省工作会议,把划出来的四个区,按照邓小平的建议,改名为‘经济特区’一直沿用至今。”

……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改革开放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3-02-05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中华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贵州省湄潭县城关区有一家农民办的豆腐坊……

19834月,农民何克荣办了一个豆腐坊,(这个豆腐坊)解决了县城居民吃豆腐难的问题还安排了10多名青年就业……(这些从业人员中)15个是农民,另外两人一个是外县的,一个是城里待业青年。

……

这个豆腐坊却引起一番争议,争议的问题有二

一是有人认为请帮手超了杠杠。在豆腐坊从业的17人中,连何克荣在内有4人出了本钱,其余13人出劳力。因此,何克荣等4人是业主,请了13个帮手,数量超过了政策规定。

二是有人说利润分配不合理。据了解,这个小作坊从开办后,每月盈利700元左右,19834~12月实际盈利7200元。……何克荣本人可得5495元,另外3个出了本钱的农民分别各得850元、623元和232元。而一般工人每人只得57.6元的工资和补贴,没有参加分红。据此,认为剥削太重。

有些人不同意上述意见……

有人算个账,何本人没赚多少钱。比如,原料(黄豆)是议价购进的……税收是按产值计算的,交5%的工商税……3%的工商管理费……盈利要还贷款和贷款利息,还要留些作流动周转金……真正到手的钱很有限。

——许海(贵州遵义地区农业局)《一个民办豆腐坊引起的争议》《农业经济丛刊》(1984年03期》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2-05-30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历史名校练习卷(二)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位在上海市商业局工作多年的干部在回忆20世纪80年代初的上海时说:“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前一年,那时的市场供应已经比较丰富了,但人们的心理还是紧张。19831123日,当时的商业部通过媒体宣布,从121日起,棉布不再收布票,敞开供应。本来是一件好事,可谁知人们看了报纸后,马上拿了大把布票到商店去抢购单布。很快,商店的柜台前就里三层外三层地排满了抢购的人群,很多人都把几年积存的布票,全拿出来买单布,一天的销量超过平时半年的销量。第二天排队的人更多。我们干部就上街到商店给排队的人宣传,说棉布很快就敞开供应,不会涨价。但根本没人信我们的话,照常排队。有人说敞开供应,布票作废,就是要换用别的票,或是棉布涨价,谁知道呢。有人说他的布票是辛辛苦苦攒下的,作废太可惜,先买了存着。越宣传解释,那边排队的人越多。结果,有两家大商店根本无法打焊。怎么办?根据专家的建议,局里决定,立即敞开供应,价格不动,不收布票,不论什么布要多少给多少,并于当日晚在电台电视台发布公告,同时在商店贴出布告,这样才给人们吃了定心丸,排队抢购的人们才慢慢散去。有人说,早知如此,一下买这么多布做啥?还有人拿攒了几年的布票给女儿买了可缝8条棉被的被单布做结婚用,而她的女儿当时只有12岁,还在学校读书。"

——摘编自张建星《凯歌行进80年》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其对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社会的变革有何史料价值。
2021-02-1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任兴高中联盟2021届高三1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温州县志温州大事记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温州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热烈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980年12月11日,市民章华妹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取了我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第10101号)。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试行市管县的新体制。

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温州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港口开放城市之一。11月29日,经浙江省民政厅批准,同意温州市区改为鹿城区。

1988年2月22日,温州市首家外商投资企业、温州米莉莎皮件有限公司成立。

1989年9月25日-10月1日,国务院研究室来温州调查“温州模式”问题,认为“温州模式”不是资本主义模式。

1992年3月16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7年10月21日,浙江东日股票在上海挂牌上市,这是温州市第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

1999年1月11日,市统计局宣布,1998年我市第三产业比1997年增长13.5%,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第三产业首次快于第二产业。

2003年9月13日,欧委会正式发布官方公报,终止对中国打火机反倾销调查。这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企业打赢欧盟反倾销的第一案。

2009年9月15日,由温州医学院、温州大学与泰国东方大学合作创办的泰国东方大学孔子学院举行揭牌仪式。9月,温州市金盛贸易有限公司与乌兹别克斯坦兴隆公司共同出资创建了中乌合资鹏盛工业园开工,这是由中国民企直接在乌投建的首个中乌合资工业园区。

2010年8月27日,经过345天抗衡,美国联邦巡回法院驳回了美国ITC“337”调查指控中国通领集团侵权的错误裁决。温州企业打赢了加入WTO以来“中美知识产权第一案”。

2012年3月25日,温州、台湾两地实现首次直航,首架执行台北—温州航线的AE9457航班于12时05分抵达温州机场。

2015年2月28日,温州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016年5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将浙江省温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同意将温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历程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0-11-2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黄香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生于50年代》是中央电视台出品的一部历史纪录片,以下内容节选自该纪录片中的部分访谈者的回忆录。

《生于50年代》上集

陈丹青:从我记事开始。母亲就告诉我在我出生的那年,中国开始实行粮票、布票、油票这些东西,那么这些东西会让你有所期待,比方说到春节你就知道会有一张票可以去买鸡,然后有一张票可以买鱼、买肉,就是这种期待感。

陈丹青:当时宣传画、无线电里的广播,马路上敲锣打鼓的游行,都是讲大炼钢铁……所以我记得小时候.中班一群小孩坐那儿。老师一个一个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你的理想是什么?轮到我说时,我就缩在那儿,我就说:“我想当炼钢工人。

《生于50年代》下集

陈丹青:我想他们(50年代出生的人)是第一拨觉醒的人,然后也是第一拨摆脱意识形态和教条主义以后开始在各个领域比较理性地选择和实践的人。他们无可选择地存在于那个时期,在各个领域他们必须把路蹚开来,时代给了他们这个机会,然后他们也回答了这个时代。

——捕编自中央电视台纪录片《生于50年代》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史料价值。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列材料摘自电视剧《暴风骤雨》《平凡的世界》和《大浦东》剧情片段

①(东北松花江畔一个小村子叫元茂屯)警察署实际上是日军的一座物资中转站,抗联的任务就是拿下这座中转站。抗联的魏队长连夜带着大家潜藏在警署不远的小山丘上,刘胜便是奉命前去侦查消息的。刘胜归队后,向魏队长他们详细地讲解了警署的情况,魏队长做了周密地兵力部署。

——摘自《暴风骤雨》第一集

②萧队长和秋兰商量批斗杜善人家的事情,萧队长觉得杜善人没有血债,可以先不批斗他,直接进行土改。秋兰关心秋草将来的际遇。萧队长告诉秋兰,元茂屯因为批斗地主不够狠,屡次遭到上级的批评。秋兰见状很是为难。

——摘自《暴风骤雨》第44

③最让少平感动的是告别时,润叶留给少平的钱和粮票;最重要的是,润叶让少平捎句话给他哥少安。

——摘自《平凡的世界》第一集

④对于企业所有制改革的问题,徐敬之不主张上海发展的太快,赵国平和他的观点截然相反,两人就此展开了辩论。散会后,医药厂的厂长找到了徐敬之,请他为医药厂改制的问题指条明路。徐敬之劝他一定要慎重。赵国平提出,或许他们可以搞一个厂长竞选活动,这样既可以激发企业活力,也能让所有员工看到希望。

——摘自《大浦东》第三集

⑤赵国平说浦东的经济发展前途不可限量,这将会是上海经济腾飞的里程碑。赵国平邀请吴一白与自己同行,亲自去浦西与研究小组的成员一起交流。

——摘自《大浦东》第九集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有哪些史料价值?

7 . 历史解释是史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史料解读没有史料就没有历史,也就无从谈及史学。史料的解读,包含文本考辨和意义阐释两个方面。文本考辨的目的是确定史料文本的性质和价值。意义阐释则侧重释读史料所包含的事实信息,确定史料在具体的解释框架中的关联程度和确切含义。某种史料是否具有价值,需要用心发掘;史料往往是分散和零碎的,需要耐心收集;史料也是真伪混杂的,需要细心鉴别;史料的含义通常是隐晦不明的,更需要精心阐释。

—摘编自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史料解读的原则。

理解评价

震泽镇元时村镇萧条,居民数十家,明成化中至三四百家,嘉靖间倍之,而又过焉。
平望镇明初居民千百家,自弘治以后,居民日增,货物齐备,而米及豆麦尤多,千艘万舸,远近毕集,俗以枫桥目之。
黎里镇明成弘间为邑巨镇,居民千百家,百货并集,无异城市。自隆庆迄今货物贸易如明初,居民更二三倍焉。
擅丘市成化中居民四五十家,多以铁冶为业。至嘉靖数倍于昔。凡铜铁木圬乐艺诸工俱备。
吴江县市元以前无千家之聚,明成弘间居民乃至2000余家,方巷开络,栋宇鳞次,百货聚集,通衢市肆,以贸易为业者,往来无虚日。嘉隆以来,居民益增,贸易与昔不异。

—乾隆《吴江县志》卷四《镇市村》

(注:吴江即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

(2)依据上述史料,你能提炼出哪些历史信息?通过以上史料,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事实关联

新航路开辟广州“十三行”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联盟南方谈话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一次工业革命丝绸之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海上马车夫”

(3)历史事实之间有着横向、纵向的关系。横向即比较同一时空不同空间的历史事物,纵向即按照时序叙述历史事物的发展。请从以上表格中任选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自行补充一个信息,简述其历史事实之间的逻辑关联。

8 . 统计表格是研究经济史的主要史料。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1956
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二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年份╲类别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77.6%22.4%
199725.5%39.1%17.9%18.5%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据材料一,指出表格中我国国民经济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1997年我国的经济成分与1978年相比有何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2-03-05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如图为创作于1981年的宣传画《创优质产品为生活增添锦绣》。作为史料,该作品可以反映当时
A.企业活力的明显增强B.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D.改善民生的政策导向
2022-03-24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眉山、遂宁、雅安、资阳、乐山、广元、自贡、内江九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的办法,于是粮票出现了。1953年11月1日,北京市首次发行面粉购买证,上面写着遗失不补,过期无效。1955年10月,实行粮食以人定量供应后,粮食部发行全国通用粮票,俗称满天飞。后来每个省有了自己的省粮票,俗称吃遍省,密某些市还有自己的市粮票,俗称本地吃。之后,食用油票、布票也相继面世。全国2000多个市、县都分别发放和使用了各种商品票证,进行计划供应。此外,一些较大的矿厂、学校等也印发了各种票证。从1958年春节开始,对猪肉、牛羊肉、鲜蛋、红糖、白糖、粉丝等八种副食品实现了凭票定量供应。从此,票证范围之广、地域之宽、品种之全、时间之长、数量之多,在世界上极为少见。城镇粮食的凭证定量供应始于1955年,国家规定居民口粮按照劳动差别、年龄大小及不同地区的粮食消费习惯,确定9个等级的供应标准。在这种物资奇缺的时期,被称为宝中之宝的粮食,以这种方式被国家严格控制。

——摘编自陈煜《中国生活记忆》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票证”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史料选取恰当,史论结合,围绕论题展开叙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