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阶段


阶段概况
1983年——1997年1983年国家同意广东试点内地居民赴港探亲旅游,拉开了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序幕。1987国家旅游局批准丹东市对朝鲜开展“一日游”,标志边境旅游的正式开始。1990年10月中国政府允许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但当时的旅游目的地仅限于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三个国家。国家严格控制出游活动的期限。
1997年——2002年“港澳游”名额限制放宽,出境手续办理更加便捷,亲属担保费用废止。边境旅游目的地扩大到几乎所有的边境省区,开放的边境旅游目的地国家有俄罗斯、朝鲜、蒙古、越南等国家。此外,在境外的时间不断延长,逐渐扩展到“三日游”、“八日游”。200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口数第一次超过1000万。
2002年
——至今
2003年,港澳“自由行”全面开展。出国旅游限制得到很大程度地放宽,出国旅游全面展开。到2005年底,经中国政府批准并与有关国家达成协议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已经达到100多个国家。

——摘编自徐晓颖《中国出境旅游人口规模的增长、原因及发展趋势》


表能够反映我国出境游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2 . 对外贸易理论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具有指导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当·斯密(17231790)是英国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其代表作是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文译本《国富论》),提出了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因为一国的这种优势总是体现在成本优势,也就是说该国生产某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他国,所以该理论又称“绝对成本理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他举例说,在当时情况下,没有分工时一个粗工每天连一根针也制造不出来,而在分工的情况下,十个人每天可制造480000根针,每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千倍。只有当每个人都专门从事具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并进行交换,才会对每个人有利。不仅一国内部不同个人和家庭之间的劳动分工可以提供劳动生产率,国际上的地域分工也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每个国家都应当按照各自绝对优势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自由贸易,这样对每个贸易国家都有利,如互通有无、交换多余的使用价值、增加社会价值等。国家为了保护某一产业而限制外国商品进口,实质上是使本国的资源从效率高的部门转移到效率低的部门,从而形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使用。

材料二     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国际分工理论,阐述了分工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揭示了国际分工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和落后国家的不同作用。国家分工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国内部的社会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向外发展的结果,是一种进步趋势。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参与国际贸易的能力,取决于这个国家内部分工的发展程度。

材料三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列宁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问题。但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两大阵营形成,冷战开始,斯大林由此提出两个平行市场理论,把社会主义世界同资本主义世界隔绝了。毛泽东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还是想利用一切可能与西方发展经济关系。但是,由于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以及“极左"思潮的影响,我国实际上长期处于孤立封闭的状态。邓小平总结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严重教训,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条件下,提出了一整套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理论。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对外开放,是全面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开放,对所有类型国家的开放。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上述材料摘编自《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国际分工的双重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新中国对外贸易理论发展历程的认识。
2021-02-2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图1、图2分别是2000年与2017年世界传统贸易网络结构图,图中德、中、日、美居贸易供应链的中心位置,图1到图2的变化表明了
A.德国成为最大的贸易进出口国B.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的形成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加强D.对外开放提高了中国国际竞争力
2021-04-11更新 | 25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谈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讲了个大有希望,不是‘中有希望’,更不是‘小有希望’……几亿劳动群众,工人农民,他们现在感觉得心里通畅,搞大跃进。……这一干起来,今年粮、棉差不多增产一倍……钢铁可翻一番……明年粮食总产量可能超过一万亿斤,钢铁明年可能超过两千万吨。总而言之,明年是基本赶上英国。十五年计划,两年基本完成。谁能料到?这就是群众的干劲的结果……”

——19589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对外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科学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提出了一系列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与构想。

——张先亮《论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节选自《邓小平文选》


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毛泽东是基于什么认识发动了“大跃进运动”的?这场运动为什么会酿成一场灾难?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邓小平是基于什么认识作出了对外开放决策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处理好哪两对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数据的变化主要说明我国
时间直接利用外资额(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亿美元)差额(亿美元)
2011年1160600560
2012年1117772345
2013年1176902274
2014年11961029167
2015年1263118083
2016年11月截止11381617—479
A.利用外资规模呈下降趋势
B.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
C.对外开放呈现跨越式发展
D.对外贸易逆差呈增长趋势
2017-11-03更新 | 318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砀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据资料统计,1990年以前的12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额个体经济占比每年都在20%以下,但是到了1998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额个体经济占比达到37.05%。这一变化反映出(     
A.改革开放的深化与拓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市场经济改革成效显著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2022-08-02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文科)
7 . 下表为1993年和2009年浦东新区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变化。这反映出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93 年1.3%69.8% 28. 9%
2009 年0.8%42.6% 56.6%

A.城市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B.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促进经济发展
C.中国入世导致产业深受冲击D.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2022-02-25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明初对外政策有“两大支柱”。其一,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宣布“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洪武十四年,又宣布“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洪式二十三年再次诏户部“中严交通外番之禁”。其二,统治者需要“万邦耒庭”,便遣使四出,“广加招徕”,让周边各国“称藩纳贡”“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其耒来也,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明矣。”这“两大支柱”导致明朝的对外贸易逐渐走向衰落。

——据章忠民、胡林梅《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经略与海权渐失》等

材料二:15世纪末的世界变化促使英国开始积极拓展海外贸易。1588年,英国建立非洲公司开展与非洲的贸易,1618年,詹姆斯一世又特许建立了西非股份公司。1585年在美洲建立第一块殖民地后,大批英国人来到北美。1718世纪,英国在与欧洲各国的角逐中逐渐占据上风,建立起了非洲、东方土耳其——波斯——印度、北美等贸易网络。1621年,英国的进口商品中不足10%来自美洲和印度,到172﹣~173年,北美和西印度占英国出口的38%,进口的3%.英国与美洲和印度等地的贸易,在17世纪中期后的一个世纪里增长了5倍。

——据孙燕《近代早期英国海外贸易的兴起》等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简表(部分)

20世纪80年代1980年,确立了“广泛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平等互利”的方针。1986年出口额是1978年的6.4倍,纺织品和服装取代石油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产品,工业制成品所占份额上升至63.6%.80年代末,日本、美国以及欧洲等合计占中国对外贸易75%左右的份额。
199021世纪初外贸总额从1991年的1357.01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21765.72亿美元。1995年,机电产品超过纺织品和服装成为我国出口第一大类商品。2003年,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等产品出口比例首次超过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在“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原则指导下,20022006年,中非贸易额年均增长45%,超过同期中国外贸总额增幅;2007年,中国成为拉美第三大贸易伙伴。

——据孙玉琴、曲韵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成就与经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两大支柱”分别是指明初对外采取的什么措施,并分别指出实行这两大措施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早期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的主要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对世界的影响。
2022-02-0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材料二   海南在30多年里书写全国最大改革“试验田”的春天故事,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这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审时度势作出的历史性战略决策。

——摘编自 2020年6月2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化。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分析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对支持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
10 .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到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材料二   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现代化的大城市,是我国发展最快的地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021-09-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