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上海浦东的开放和其他对外开放形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1990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据此,中央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推动在长江三角洲开辟经济开放区B.允许上海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C.给予上海浦东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D.批准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2020-12-11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届高三12月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2 . 到2001年,中国已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9万多个,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占全国的比重均首次超过50%。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企业投入生产,为中国的对外贸易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材料反映了我国
A.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B.对外开放地域迅速扩大
C.外资在市场占主导地位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2020-11-18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名校2019年高三11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历史
3 .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人民面对困难坚韧顽强,砥砺前行。回首过去,1990年同样也是不平凡的一年,下列选项中发生在这一年的是
A.上海合作组织成立B.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C.中英签署联合声明D.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4 . 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中,有一战略举措在空间上处于由南到北、由东到西的地域交汇点上;在时间上处于80年代初到世纪之交的历史关节点上。这一战略举措是
A.建立深圳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C.建立海南经济特区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2020-10-0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测评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之后,上海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成为近代航运业的枢纽,出现了近代的房地产业,成为内外贸易的中心。在这些变化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服务于航运、贸易的近代金融业。……而到了19世纪末,出现了各种近代企业……上海当之无愧地成为把整个长江领域经济与海外贸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心城市。

﹣﹣吴景平《历史发展篇:近代上海金融中心地位的变迁》

材料二:从1992年至1997年,全国GDP值年均增长率为11.2%,上海为14%.……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四个重点开发小区,开始出形象、出功能、出效益。

﹣﹣熊月之《上海在中国与世界的地位》

材料三:有学者指出:近代通商口岸和现代沿海开放城市不是“本同末异”,而是“末同本异”。而有的学者认为:单从经济发展本身来说,两者是“大同小异”的。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上海地位提高的历史背景。
(2)结合史实指出,材料二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材料中提到的“四个重点开发小区”的行业特点来看,它们有怎样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的观点进行评析。
2020-07-2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21世纪,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对外直接投资达到720亿美元,是2000年的78倍。中国对外投资几乎涉及了所有行业,从近几年海外投资的行业流向来看,对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的投资比重均高于10%。中国对外投资范围已覆盖全球六大洲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除对六大洲投资的绝对规模与相对比重发生显著变化以外,热点国家(地区)的范围也明显扩大。代理出口、设立出口部、设立代表处或办事处成为全球化经营的主要方式。

——摘编自埃森哲《地平线2015中国商业洞察与展望》

材料二   今天的经济学界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主流定义基本有三种:一是把经济全球化描述成过程,即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流动加快的趋势,以及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储存和影响不断加深的过程;二是把经济全球化看成是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对世界经济的支配和控制的过程;三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是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共同遵守的经济规则,最突出的表现为市场经济规则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得到推广。

——摘编自黄卫平《经济全球化与变化中的世界经济规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上的表现。
(2)从材料二中提取“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0-07-1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最后到达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和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中世纪以来的大国兴衰以及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基本都是由这种金融的潮涨潮落所决定的。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

材料二   鸦片贸易最初的目标是解决大英帝国的金融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鸦片战争也是一场金融战争。18世纪……中国成为了吸收世界白银的无底洞,造成了欧洲的白银紧张。……当两国最终兵戎相见时,伦敦已经取代阿姆斯特丹成为了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拥有着活跃的股票市场。而中国虽然身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却无现代金融可言。……跨越半个地球的远征所带来的财政挑战可想而知,但英国政府却能从容应对。而清政府虽然统治着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却没有金融市场可依赖。其政府财政还是依靠落后的税收体系,根本应付不了突发的大危机。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

材料三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家战略定调,意味着上海将逐渐更换经济增长引擎。在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传统制造业、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原来推进上海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逐渐衰减,上海迫切需要完成结构升级,以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为新的增长动力。“而金融无疑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

“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不仅是上海转型的内在需要,也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举措。”

——新华网(2009年4月29日)


(1)材料一中提到的从“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荷兰金融”、“英国金融”、“美国金融”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义。
2020-06-0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稍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各阶段的内容,概括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材料二   我国的对外开放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至1991年以沿海区域开放为重点的探索开放阶段。第二阶段:1992年—2000年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推进和全方位区域开放格局基本形成阶段。第三阶段:对外开放步入历史新阶段(2001年至今)。

       ——《经济日报》2008年12月4日


(2)根据改革与开放相辅相成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对外开放三个阶段划分的依据。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穷、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上的报告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进程中积累了哪些重要的经验?综上,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2020-05-1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6世纪开始,跨国长途贸易成为欧洲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有人把当时全球贸易格局概括为两个大三角,一个是东方或亚洲三角,另一个是大西洋三角。西方史学家布罗代尔说:“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品。”

——摘编自高德步主编《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   1871—1873年,中国丝茶两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87.2%,1891—1893年则下降到51.5%,其他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出口则由12.8%上升到48.5%,其中主要是豆类、草席、花生、皮毛等物品。甲午战争前,生产资料在中国进口总值中的比重不到10%,1903年达到15%,1920年达到28.5%。最后是棉织品在中国进口总值中居第一位。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世纪之交,中国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2002年至201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8805亿美元,2012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48.2%,超过制造业4.5%。2012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166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9.4倍。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世纪东方三角贸易和大西洋三角贸易的主要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发展特点以及历史意义。

10 . 改革,是人类智慧所能做到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是对时代先行者勇气与智慧的双重考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上台时,各诸侯大国把秦视为“戎、狄”,甚至会盟都不要秦参加。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宣布“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这样,商鞅来到秦国。……公元前359年,秦国的变法开始,这期间一切变法措施都由秦孝公推行。到公元前356年,孝公将主持变法的实权交给商鞅,商鞅立即实施大规模的改革。

—林剑鸣《秦史稿》

材料二1831年3月1日,由辉格党人控制的格雷内阁向议会提交了以议席调整和选举资格为核心内容的议会改革方案,拉开了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序幕。下表出示的是该方案在议会最终得以通过的大致过程。

时间重大事件
1831年3月议会改革方案仅以一票优势通过下院审议。
1831年4月~6月格雷内阁提请国王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改革方案在辉格党占绝对优势的新议会下院顺利通过。
1831年10月以土地贵族与国教神职人员为主的上院以41票多数否决方案。
1831年12月下院再次通过议会改革方案,并提交上院。
1832年5月上院企图以新议案否定改革方案,引发格雷内阁集体辞职。国王威廉四世被迫召回格雷内阁,并要求上院作出妥协。
1832年6月议会改革方案终获上院表决通过。


(据《英国议会改革研究:从1789到1832》)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大事

(据李正图《浦东开发开放模式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孝公作为改革者的“勇气与智慧”。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改革的主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改革开放的进程。结合国内外形势,概括说明1990年前后党中央决定加快上海改革开放进程的原因。

2018-06-14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长寿中学2017-2018下学期高2019届第三学期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