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上海浦东的开放和其他对外开放形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2010年12月,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著名语言学家张斌教授举行90寿辰宴会。张老将自己过去的90年分为“求生”“求安”“求得”三个阶段。与其三个阶段分别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反右派斗争、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B.八一三事变、“一月革命”、浦东开发
C.五卅运动、米棉之战、“一月革命”
D.“四一二”政变、上海解放、宝山钢铁公司建立
2022-03-27更新 | 350次组卷 | 4卷引用:查补易混易错05 现代中国-【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2 . 1986年,国务院批复:“当前,特别要注意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浦东地区,要尽快修建黄浦江大桥及隧道等工程,在浦东发展金融、贸易、科技、高教和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新居住区,使浦东新区成为现代化新区。”该批复
A.拉开了上海对外开放的序幕
B.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
D.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021-06-01更新 | 797次组卷 | 7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学霸纠错(全国通用)-考点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 如图为1990年元旦《人民日报》头版“招财进宝迎新春”漫画,仔细阅读相关信息,结合所学分析判断这一年

①中国改革开放正处于关键时期
②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③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深化改革的突出表现之一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21-05-09更新 | 273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学霸纠错(全国通用)-考点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 . 2020年,浦东新区迎来了开发与开放30周年,30年披荆斩棘,30载雨雪风霜,经过30年发展,浦东已经从过去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变成了-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可谓是沧桑巨变。浦东开发标志着中国
A.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B.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C.对外开放的中心发生转移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2021-05-02更新 | 271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18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上海浦东地区有关大事记。据此可知,浦东地区
时间事件
1990年浦东开发,全国第一个保税区设立
1992年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贸易公司设立
1995年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落地
2013年国内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在浦东成立,推出我国第一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 ,列明190条外商投资特别管理措施
2014年据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正式上线运行。首期两个试点项目是:一般贸易进口货物的申报与结果反馈、船舶出口岸联网核放

A.是中国最早的开放地区B.增强开放政策灵活性
C.提高了外商投资的门槛D.对外开放不断地深化
2021-04-28更新 | 301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18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对谷物贸易的管制由来已久。最初的谷物法旨在通过管制主要谷物的进出口来保证消费和生产之间的平衡。16世纪之后,随着重商主义在英国的盛行,谷物法转向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18世纪中后期,随着英国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英国由粮食的输出国变为输入国,而谷物法的性质也转变为对进口的限制。1815年拿破仑战争之后,英国为了保护本国农业免受国外廉价谷物的冲击,再次颁布了谷物法,规定小麦价格低于每夸脱80先令时,不得进口。这项贸易法令遭到了地主之外的其他各阶层的普遍反对,在18281841年进行了几次调整,直到1846年才被废除。

——摘编自黄少安、郭艳茹《对英国谷物法变革的重新解释及对现实的启示》

材料二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连年增产,为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提供了稳定的产品来源,对原有农产品外贸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客观要求也变得日益迫切。这一时期中国农产品贸易调控实施的是以计划成分为主的计划和市场双重管理体制,农产品贸易政策体制改革基本处于探索阶段,并以鼓励农产品出口为主,农产品贸易出口创汇以支持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功能依然突出。20世纪90年代后期,农产品贸易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对外贸易管理体制逐渐与国际接轨,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开放局面。随着2001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国内深化贸易管理体制改革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贸易领域进一步削减关税水平、降低市场准入标准。同时,中国不断完善进口配额管理制度,对粮棉糖等重点农产品以及化肥等农资产品实行“配内低关税、配额外高关税”的管理政策;允许私营外贸企业迅速发展,除小麦继续保持90%的国营比例外,其他农产品的国营比例逐步降低。此外,国家还进一步规范进口动植物产品检验检疫标准,积极修订和调整农业法律法规,逐渐放开农业服务领域。

——摘编自《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历程、问题挑战与政策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谷物法的变革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开放的主要发展阶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1-03-17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练0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 . 上海浦东正在进行“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尝试,这一改革改变以往以政府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方式,政府要转移行政职能,把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大胆地交给社会组织。这一改革(     
A.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B.有利于增强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
C.颠覆了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D.有利于促进浦东社会经济的发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对外开放的重大事件摘录如下:

19794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广东提出在广东沿海地区设立出口加工基地,利用靠近港澳地区的优势,实行一些比较特殊的优惠政策,加快经济发展。

1980826日,审议批准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批准并公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19844月,中央决定开放14个港口城市,在这些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经济特区的部分政策。

1985年,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之后又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地。

1992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标志着国家级新区作为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的问世。1994年颁布《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

19956月,颁布《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20011211日,中国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第143个成员。

2004年,我国修订了《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拓展了中西部地区鼓励外商投资范围。

2005年和2006年,我国相继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的政策措施。

——摘编自隆国强主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对外开放三个阶段的阶段特征以及该阶段对外开放采取的措施。
2021-02-07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话题08周年热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作为我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和加工中心的上海却因限于历史的条件,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困难重重,举步维艰。20世纪80年代,韩国欲把济州岛建成比香港更有竞争力的"国际自由城",日本将那霸港开辟为自贸区,泰国的谢布省进行自由经济区建设,这些开放就意味着在吸收外资、转移产业上,中国面临着复杂而激烈的竞争。1991年邓小平说"那一年确定4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察的……但是没有考虑到上海在人才方面的优势。"

——摘编自邵雍《浦东开发开放的前前后后》

材料二   上海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抢抓发展机遇。1993-2019年,浦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6亿美元提高到20514.73亿元。GDP超过3.8万亿元,人均 GDP超过2万美元。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体现新技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六大重点产业表现亮眼。同时,长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幅跃升,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摘编自钱智等《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评估与建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浦东开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浦东开发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10 . 到2001年,中国已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9万多个,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占全国的比重均首次超过50%。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企业投入生产,为中国的对外贸易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材料反映了我国
A.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B.对外开放地域迅速扩大
C.外资在市场占主导地位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2020-11-18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重难点突破)-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中外历史纲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