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孙中山在民国初年对修筑铁路的部分看法。这些看法(     

(1)

全国铁路的建成,将“使伊犁与山东恍如毗邻,沈阳与广州语言相通……迨中国同胞发生强烈之民族意识,并民族能力之自信,则中国之前途,可永久适存于世界”

(2)

铁路之修筑,可以“增加国富”,将中国“列于世界大国之林,不复受各国之欺侮与宰割”
A.反映了其对交通建设的统筹规划B.迎合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
C.加强了中国不同区域的经贸往来D.承认了闭关自守的严重危害
2023-12-2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20世纪初,汽车传入中国,此后,通行汽车的公路开始发展起来。中国最初的公路是1908年广西南部的龙州至那堪公路,长17公里。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但当时处于军阀混战情况下,修建公路既无规划,又无标准。截至1927年,公路通车里程仅为29000公里。这表明近代中国(     
A.交通运输呈半殖民地色彩B.公路建设分布不平衡
C.公路交通发展受到了限制D.交通领域开始近代化
2023-05-12更新 | 18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如表所示为1876~1937年中国铁路发展情况。由此可见,中国近代铁路发展(        
时间概况
1876~1894年筑路里程为473.1公里,其中官办占69.3%
1895~1911年筑路里程约9200公里,其中通过借外资或由列强直接修建占83.5%
1912~1937年筑路里程约11000公里,其中列强直接或间接控制经营占86.7%

A.与民主革命进程密切相关B.反映了列强在华的激烈争夺
C.推动了民族工业快速发展D.呈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2023-03-1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张之洞曾说:“铁路一开,百废俱兴,人货运载,为有形之利;风气开通,才智增长,工商奋兴,穷民有业,上下情通,百事迅速,为无形之利。其收运费,有形之利犹小;而改振作,无形之利者乃大”。这可用于说明(       
A.民族危机改变了知识分子的追求B.开明士大夫极力追赶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
C.西学东渐改造了中国的上层建筑D.铁路建设在中国兼具物质和精神的“启蒙”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日本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电车,日本铁路公司的电车只要晚1分钟,车内必定播放道歉的广播,而新干线的到达和出发时刻则是以15秒为单位设定的。这反映出日本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       
A.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B.完善了城市交通规划体系
C.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D.推动了生活方式的时尚化
2023-03-02更新 | 874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殷商时期的邮驿是我国最早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组织的邮驿制度,周朝时期邮驿制度开始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建成邮驿网络设施,秦朝时诞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邮驿法——《秦邮律》,汉代时邮驿制度明确统一称“驿”,魏晋南北朝时期《邮驿令》颁行,邮、驿二字并用。隋唐时期邮驿规模空前,管理严格有序,宋朝创设了昼夜兼程的急递铺,元朝时期急递铺变为办理中央官衙文书传递的常设机构,明朝出现了商办民用的民信局,清代集历代邮驿之大成,融交通与通信为一体,克服了前代邮驿制的种种弊端。

——摘编自苏全有、陈自豪《中国邮驿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材料二   1840年以后,随着开放口岸渐趋增加……列强开始私设“客邮”。为挽回“面子”和避免列强所交信件丢失,清政府决定创办近代邮政。1866年,总理衙门决定将此项任务交付海关办理。到1896年,全国24处设有海关的口岸基本上都开办了海关邮局。大清邮政建立之初,在体例上归海关税务司管理,以海关区域为邮政服务区域,称为“邮界”。随后,大清邮政相继开办了信函、明信片、贸易契、印刷物、包裹、货样、汇兑、国际包裹等业务。截止1906年,大清邮政已具备近代邮政的基本功能。同年,清政府成立邮传司,隶属邮传部,并于1911年正式从海关手中接管邮政总局。

——摘编自岳谦厚、田明《近代邮政与中国社会之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邮驿制度发展的特点和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中国邮政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81年底,中国第一条长途电报线路——津沪电报线全线建成,发报费以7个字起算,“路有远近,费有等差”。比如,天津至通州,每字一角;天津至上海,一角五分;加急电报,收费加三倍。而在当时,银元一角可购买16斤大米。尽管如此,拍发电报者仍大量增长。这表明(     
A.通讯变革适应了社会发展需求B.洋务派忽视普通民众利益
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发展D.帝国主义列强扩大资本输出
2023-01-10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影响,1897 年大清邮政官局成立; 1881- 1882 年,李鸿章按股份制公司组建了中国电报局; 1900 年,上海南京电报局开办市内电话,这是中国自办市内电话的开始。这些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晚清信息传递方式的近代化转型B.晚清走出了以往天朝上国的迷梦
C.西方近代通信方式对主权的侵犯D.近代通信方式拉近了与世界距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73年,上海租界管理者在报刊上刊登告示:“租界各处马路,原多车马来往,行人宜走两旁,庶免彼此碰撞,特谕老幼男女,各宜遵守莫忘,切勿中道冲行,临时不急避让。”这一告示反映了当时上海(     
A.现代交通推动社会生活变革B.最早引进了现代交通工具
C.西式道路频繁发生交通事故D.殖民统治渗透到交通领域
2022-11-04更新 | 467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洛平许济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京绥铁路沿线生产的谷物,在没有铁路之前基本上是供本地区食用的。铁路通车之后,沿线所产谷物的4/5由京绥铁路转运到京汉、津浦、京奉等铁路沿线进行销售。这说明(     
A.交通工具的变革提升了粮食产量B.华北最早建成发达的铁路网
C.铁路建设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D.粮食成为北方市场主要商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