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滇越铁路的开通,给法国带来了巨大利益,但客观上加速了云南的近代化进程。1910——1932年滇越铁路沿线主要城镇人口的增长率达到30%以上(除建水外),远超同期中国城镇人口增长率11%的平均水平。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交通建设影响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B.铁路建设开启了社会生活近代化
C.对外交往推动了近代城市群的形成D.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云南等地区
2021-12-03更新 | 30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青桐鸣联盟)2022届高三12月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慈禧思想保守,不能接受新鲜事物B.民族矛盾不断尖锐,抵制洋货
C.封建制度与思想阻碍社会进步D.慈禧太后有浓厚的迷信思想
3 . 清末有首竹枝词写道:“报单新到火轮船,昼夜能行路几千。多少官商来往便,快如飞鸟过云天。”据此可知,当时
A.洋务企业获得社会认可B.新式交通方便人们出行
C.官方鼓励交通事业发展D.近代通讯影响日常生活
2021-07-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21年初,北京电车公司成立。该公司在筹建过程中遭到各界的强烈反对。京师总商会认为“京师并非通商口岸,而民房、商店又栉比繁多,若势必兴办,定需拆毁民房",使多数商家蒙受损失,“名为便民,实则害民”。这反映出
A.城市建设损害了市民的利益B.城市近代化与旧观念的冲突
C.旧的商会组织阻碍社会进步D.北京的城市化发展速度缓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创建于民国初年的福新面粉公司,在全国多地设立麦庄。“各地麦庄收麦的价格、数量和什么时候开始收购,都听命于上海总公司麦务部的指示(一般用电报),而总公司麦务部对各地麦庄的指示亦用电报”,这已成为传统企业向现代转型的主要参数之一。这说明
A.民族企业市场意识觉醒B.电报利于推动近代企业的转型
C.近代企业制度逐渐完善D.电报成为商家生财的物质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在浙江余姚的小地主,从余姚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
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
2020-12-07更新 | 585次组卷 | 53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省卫辉一中高一4月考历史试卷
7 .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且还坐着,并且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生活观念俭朴
B.接受新事物需要过程
C.中国不需要汽车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8 . 1929年10月24日,在工会领导人的暗示和怂恿之下,本来就对电车不满的人力车夫“有恃无恐,争先恐后,持棍随众狂奔而去,将矛头直接对准在大街上行驶的电车……遭到重创的北京电车第二天便全部停开,直到11月10日才暂时恢复一、二、三路电车。这一现象表明
A.近代交通发展的艰难曲折B.工会关注民众的切身利益
C.电车在中国推广遭到抵制D.新式交通工具安全性很低
10 . 1914年上海发布了《公路安全须知》,规定了行人、乘客、驾驶员、修理员等须注意的事项。其中有“协助救济翻车,扶弱伤者……行车遇险应协助救伤并据实报告,大车让小车先行”、“过牲畜时勿使快车或急鸣喇叭”、“不要一面走路一面看报”等等。这印证了
A.近代交通文明在上海逐步确立
B.中国的交通领域开始近代化
C.城市民众的生活习俗发生变化
D.临时政府通过立法规范交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