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新式学校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一些原创歌曲-学堂乐歌,其代表作有《中国男儿》《何日醒》《平等》《格致》《辟占验》《勉女权》等。据此可知,这些作品(       
A.说明流行音乐成为文化主流B.反映了西学东渐的兴起
C.表现出救亡启蒙的时代主题D.体现了革命思想的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参照传统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的推算,汉语新添了“星期”和“星期日”等新名词,1907年清廷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对上述现象,正确的解读是
A.“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B.中西文化在碰撞中融合
C.清廷固守传统意识形态
D.社会生活习俗完全欧化
2019-04-20更新 | 555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可以反映

A.人们审美观发生的重大变化
B.先进服饰取代了落后服饰
C.女性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地位
D.近代服饰出现了全盘西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
A.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
C.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D.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
2018-02-04更新 | 486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这主要是因为
A.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
B.理学已开始遭到批判
C.中国近代教育起步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17-12-17更新 | 197次组卷 | 30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六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6 . (2017年北京卷)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下图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
谜面谜底
生涯在镜中照相处
海军
成汤国旗商标
为他人作寄书邮达尔文
唐顺宗传位太子立宪
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
2017-08-04更新 | 2873次组卷 | 50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六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7 .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女子应具有“三从四德”;到清末和民国初年,女子应享有六种权利:(一)入学之权利。(二)交友之权利。(三)营业之权利。(四)掌握财产之权利。(五)出入自由之权利。(六)婚姻自由之权利。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B.辛亥革命的推动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中国近代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管子•君臣》中说:“衣服所以表贵贱也”,成语“衣裳之会”、“衣锦还乡”等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服饰被赋予了许多文化内涵。以下关于中国社会服饰变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古代社会服饰最主要的功能是区分等级秩序
②辛亥革命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西装在中国流行开来
③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的涌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变迁
④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的服饰开始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