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许金城《民国野史》记载:“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辫子。”据此可见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社会习俗新旧杂存
C.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革D.汉族传统思想复兴
2 . 《申报》记载:1912年10月,北京举行国庆纪念会时,“会场中有迫令游人剪辫,势将冲突者,旋经梁士诒手书‘剪发自由,不便强迫’数条,粘贴门内,众始释然”。由此可知,当时
A.移风易俗进程的艰难 B.封建残余势力仍强大
C.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 D.西方文明尚未被接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23年8月湖南《大公报》记载:“长沙某女子高等学校的校长借学生上操之际,令女生当场脱去裹脚.布,一律付之一炬,并规定以后再有裹脚者,从重处罚。”由此可知,当时湖南
A.社会新风开始盛行B.传统风俗根深蒂固
C.社会生活新旧杂陈D.女性得到彻底解放
4 . 据苏南地区某些方志记载:自光绪初年至20世纪20年代,“邑人服装朴素,大率多用土布及绵绸府绸”。到40年代末,“旧时农隙之时,均纺纱织布,除供一家衣着外兼以出售,协助家用,近虽机器纱布盛行,家人衣着仍有自纺自织者”。这些记载反映了当时
A.工业化导致苏南农村的贫困B.土布业与商品市场共同发展
C.近代工业的影响主要在城市D.自然经济没有受到洋货冲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的休闲活动五花八门,一些人去戏院、歌剧院、参加公众演讲和音乐会,参观展览或博物馆,观看板球或足球比赛,……许多工人养成了以酒馆、咖啡馆或其他类似的聚会场合为中心的生活。人们也开始追求知识,据北部博物馆记载:职工自己教授几何学,还有自己的诗人、生物学家等。在市中心出现了“绿地”,旨在提供娱乐活动场所和新鲜空气。

——摘编自舒小昀《从消费角度看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娱乐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城市,城市文化娱乐生活方式日益走向西化、多样化和现代化,呈现出中西杂糅、新旧并举、多元复杂、不平衡及城乡相互渗透交融等特点,鲜明地折射出近代社会变迁的历程和实践轨迹。比如,随着各种娱乐方式的广泛兴起和人们休闲质量的不断提高,各类新型娱乐场所相继涌现,彰显了多元现代的民众文化娱乐方式。

——摘编自扶小兰《论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生活方式之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休闲活动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呈现多样化、现代化的主要因素。
6 . 据记载,到1866年,上海“夷场”“洋楼耸峙,高入云霄,八面窗根,玻璃五色,铁栏错瓦,玉扇铜环”。这表明当时上海
A.中外融合民居的出现B.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C.西方建筑样式的传入D.西方殖民势力的强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这说明
A.民间风尚折射出社会变化
B.流行文化代表社会主流方向
C.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
D.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8 .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2019-04-17更新 | 613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南乐实验高级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9 . 据史料记载,建于1915年的福州基督教青年会筹集巨款为会员建设体育馆、手球房、开办国术班、游泳班和排球班等,常为会员及社会人士举办各种体育培训、比赛、放映电影等活动。这说明
A.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崇洋媚外
B.青年人士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C.西方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活习俗
D.欧式生活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清人郑裕孚《淡志室公牍》中记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山西,“十室之邑,八口之家,无一人之身无洋货”。由此可以推断当时山西
A.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B.洋货已经完全取代土货C.受到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崇尚洋货风气甚于沿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