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晚清许多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不再是才子佳人套路里的娇弱佳人,她可以是女子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如1905年的《黄绣球》,可以是实现了自我赋权的女性,如1904年《女娲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当时
A.平等自由观念广泛传播B.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
C.政府当局力倡移风易俗D.新文化运动否定了旧道德
2 . 中国服饰和社会习俗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从服饰和社会习俗的演变中可知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苗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康有为政论集》(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主张“断发易服”的理由。

材料二   1912年1月12日,《大公报》上登文《易服以保存国货为要义》,它说:“易服不易料。……我国人民半恃丝绸以为生活存也,安可弃其料而不用哉?”……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此为一定办法,可无疑虑。但人民屈服于专制淫威之下,疾首痛心,故乘此时机,欲尽去其旧染之污习。去辫之后,亟于易服,又急切不能得一适当之服式以需应之,于是争购呢绒,竟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极其流弊,诚有如来书所云者。”

——摘自《论辛亥革命前后的服饰改革》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的“易服”改革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1978年以来,人们的服装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大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和连衣裙开始流行于市民的生活中。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唐装旗袍开始走向世界,中国服装在全球受到注目和尊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中国服饰变化的原因。
2020-03-1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