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晚清许多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不再是才子佳人套路里的娇弱佳人,她可以是女子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如1905年的《黄绣球》,可以是实现了自我赋权的女性,如1904年《女娲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当时
A.平等自由观念广泛传播B.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
C.政府当局力倡移风易俗D.新文化运动否定了旧道德
2 . 从20世纪20年代起,各地美术学校陆续设立“国画课"“国画科(系)”。1927年,在国乐大师刘天华主持下,国乐改进社成立。1931年7月,中华医药联合会更名为中华国医学会。1931年底至1932年初,国剧大师齐如山参与创建国剧学会。这些现象反映出
A.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有所增强B.北洋政府注重培养艺术人才
C.国民的传统道德观念根深蒂固D.知识精英找到了救国的道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1865年,煤气灯开始在上海使用,起初主要用于洋行和街道,后来行栈、铺面、茶馆、戏楼以及居家竞相使用,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这反映出
A.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社会生活B.城市化进程拓展城市公共空间
C.工业革命成果催生新兴产业D.市民阶层诉求改变服务业面貌
2021-09-27更新 | 2930次组卷 | 26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18年上海《妇女杂志》刊登了现实主义小说《理性之家庭预算》,作者张慧中在小说中制定了以下预算表(如表)。由此可推知,张慧中
求学时代第一届预算表
项目预备费杂费学费住费食费衣费总计
出款(银元/年)4.7754.8537.321.95.47547.3
项目卖火油卖杂物卖报总计
入款(银元/年)10.9525.5510.847.3

A.倡导妇女自立与解放B.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反对北洋政府的统治D.重视提高妇女政治权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她”字的诞生

1823年,来华传教士马礼逊在其出版的首部中文英语语法书中,因汉语里没有字与“she”相对应,他将其译为“他女”。

1864年,传教士罗存德在为教会女子学校编写英语文法书时,可能受到广东话或客家话影响,将所有的第三人称都译成了“佢”。1878年,曾求学英国的广州人郭赞生将传统的“伊”字用于翻译女性代词。

1918年,周作人指出:刘半农曾提起创造一个“她”字,但用新字在印刷时需要铸很多铅字很不方便,所以暂不提倡,而可用“他”暂代。在一些响应者看来,这个字本身就是女子独立和与男子平等的象征符号。

1919年,《新青年》刊登了《英文“she”字译法的商榷》一文。此后“伊”字指代she的方案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她”也为更多的人所了解。5月20日,白话诗人康白情在《晨报》上发表《北京学生界男女交际的先声》,成为在报刊上正式使用“她”字的第一人。1920年,留学英国的刘半农以诗作《教我如何不想她》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思念。20年代中期以后,“她”字大量流行开来。


(1)依据材料,概括女性新代词发生的变化。
(2)结合所学,分析“她”字出现的原因,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