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申报》记载:1912年10月,北京举行国庆纪念会时,“会场中有迫令游人剪辫,势将冲突者,旋经梁士诒手书‘剪发自由,不便强迫’数条,粘贴门内,众始释然”。由此可知,当时
A.移风易俗进程的艰难 B.封建残余势力仍强大
C.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 D.西方文明尚未被接受
2 . 20世纪初,《青浦县乡土志》记载:"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又昔之所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下列对此分析准确的是
A.崇洋媚外风气成为普遍现象B.政府急需加强公共管理引导
C.西方文化对传统观念的冲击D.女子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3 .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2019-04-17更新 | 613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南乐实验高级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4 . 据李景汉《北平郊外乡村生活》记载:1930年对北京地区所作的调查发现,京郊一村子里,已婚117名妇女中缠足者仍有31人,占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并仍以“没辫子不好看”和“带惯了”等理由拒绝剪辫。这一现象表明
A.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
B.人们的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
C.当时北京地区社会风气较为自由
D.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的影响有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据记载:清朝末年的贵州新军服装开始有了突破,新军的着装学外国,戴大圆帽、穿军装、扎绑腿、戴肩章、穿皮鞋,一改旧时八旗、绿营的装束。这反映的实质是
A.经济近代化推动了近代服饰的变革
B.社会巨变促进军队形式上的近代化
C.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在内地传播
D.清政府改革军事,国防力量有所增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