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据记载,民国初年的“北京指南”将“马车、自行车、汽车、电灯、电扇、叫人钟、洋式楼房、洋式火炉、洋式桌椅、洋眼镜、洋皮包”列为“文明器具”,将“赛车、赛马、踢球、运动会、秋千”列为“文明游戏”。据此可知,当时
A.社会生活呈现新气象B.倡导西式文明成为社会共识
C.交通工具革新步伐加快D.普通百姓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这说明
A.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B.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
C.流行文化代表社会主流方向
D.民间风尚折射出社会变化
2020-09-24更新 | 213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3 . 据记载,到1866年,上海“夷场”“洋楼耸峙,高入云霄,八面窗根,玻璃五色,铁栏错瓦,玉扇铜环”。这表明当时上海
A.中外融合民居的出现B.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C.西方建筑样式的传入D.西方殖民势力的强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民国成立之前,历史教科书中几乎没有关于“四大发明”的记载;民国以来,教科书编纂者们逐步把有争议的“四大发明”的知识镶嵌进历史教科书。民国历史教科书编纂者们的主要目的是
A.培育民族精神
B.弘扬侍统文化
C.倡导学术自由
D.激发学史兴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