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1878年,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在伦敦公使馆“仿行西礼,大宴英国绅商士女,令夫人同出接见,尽欢而散”。消息传到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后来,在大城市的上层社会,女子出席宴会逐渐成为稀松平常的事。这反映出
A.男女平等成为共识B.中国传统社会习俗完成西方化转型
C.辛亥革命促使妇女解放D.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礼俗形成冲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后,伴随中西交流的大规模展开,钟表开始作为生活用品在市面流通。1862年,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钟表对学生作息做出精确规定,此后,各大学堂相继仿效。1876年正式通车的吴淞铁路,诞生了首个列车时刻表。1880年代后,钟点时间已被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的近代企业普遍使用。同时,上海等地的政府机关开始对上下班实行精确的时间规定。到1890年代,钟表在城市的洋行、娱乐房、茶馆等商业机构中,也已被广泛使用。20世纪初,座钟与手表作为时髦的象征已经进入普通中产家庭与内地城市。

——摘编自封磊《晚清都市钟点时间的社会化及其现代性》

材料二   1893年我在乡村私塾读书时,时钟是很难见到的。家塾里当然没有钟……时间是靠日晷来计算的。我的父亲因对西方机械技术感兴趣,1895年在书房置办一座时钟。每当整点报时时,却被当时家里的雇工及村民视为“鬼在作怪”。在乡村,时钟实际上并不必要,因为在乡村里,时间算得再准也没有用处。早两三个钟头,迟两三个钟头又有什么关系。乡下人计时间是以天和月为单位的,并不以分或小时来计算。

——摘编自蒋梦麟《西潮与新潮——蒋梦麟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钟表在中国推广使用的原因。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晚清中国人接受钟点时间观念,分别有何局限?据此指出晚清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3 . 钟表自明末传入中国后,多为社会上层标识身份、装点时尚之用;但19世纪60年代后,钟表开始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在市面流行。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传统等级观念趋于消亡B.新的生活方式逐渐兴起
C.战乱导致阶级流动加快D.工业制造能力进步明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2021-03-02更新 | 332次组卷 | 5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00年前后,国人开始兴办女学,认为女子若受教育,“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千室良善”。女学除开设女德女红课程外,还开设有诸如英语、医学、算学、历史、地理、体操等课程。这主要反映了
A.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杂糅B.男女平权的实现
C.贤妻良母型的教育观念D.民族危机的严重
2021-01-05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872~1875年,清政府分四批共征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籍贯分布见如表。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籍贯广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
人数84218421
百分比70%17.5%6.7%3.3%1.7%0.8%

A.清廷积极推行教育救国政策B.社会开放程度影响教育发展
C.“中体西用”思想出现新变化D.学习外国教育成为社会共识
7 . 在近代公共场所,上海规定:“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章处理。”青岛规定:“无事闲人等不准在铁路两翼已占地内游玩,倘有犯者,(欧洲人)即罚洋5元,若系华人亦可责打二十五板。”汉口规定:“华人擅入江边草坪者,拘罚。”这说明
A.立法中蕴含了国际化因素B.中国的立法主权遣到破坏
C.某些规定具有殖民化色彩D.法律中普遍存在对华歧视
2020-09-0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晚清时期流行长袍马褂,民国时期流行中山装,新中国初期流行列宁装,“文革”时期流行军装,改革开放以来的服装则多种多样。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A.技术进步推动服饰变革B.服装变化折射历史变迁
C.政治运动决定服装样式D.服装体现民众审美意识
2020-07-0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以下是1912~1913年中国女子学校及学生数量统计表(节选自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史》)。出现该表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年份女子学校数(所)占全部学校比例(%)女校学生数(人)占全部学生比例(%)
1912年23892.7371411304.811
1913年31232.8791669644.582

A.西方启蒙思想已传入中国B.辛亥革命冲击着封建制度
C.近代中国女权运动的发展D.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
2020-07-0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在民国时期,有人改变了一首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做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长辫反被短发替,婚纱成为新时尚。”这反映了
A.新服饰开始走向大众B.不缠足运动风靡全社会
C.结辫陋习被社会抛弃D.社会风俗改革蓬勃兴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