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2021-03-20更新 | 1827次组卷 | 113卷引用:2018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同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     
A.促进了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B.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C.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的养成D.促进了交通运输业近代化
2022-08-03更新 | 395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8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02年清廷颁布《劝行放足歌》诏书:“照得女子缠足,最为中华恶俗。惟当缠足之时,任其日夜号哭。对面置若罔闻,女亦甘受其酷!为之推原其故,不过扭于世俗。意为非此不美,且将为人怨怒。务各互相解释,切勿再事拘囿。”这从实质上说明
A.世俗偏见阻碍社会进步
B.清末女子普遍放足
C.清政府顺应近代化潮流
D.清末政府迫令放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在《剑桥民国史》中写道:“任何人把1912~1949年的中华民国与在它之前的晚清时期及在它之后的人民共和国作比较,都将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下列史实能为费教授提供论证的是
A.时逢满岁戏抓周,罗列书玩并砚筹B.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
C.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D.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国时期《大公报》曾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西方法律逐渐影响中国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
C.大公报注重提供法律帮助D.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些传统节庆习俗,如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20世纪初,出现了元旦(元月1日)革命先烈纪念日(3月29日)国耻日(5月9日)等;二三十年代又有了国际妇女节(3月8日)儿童节(4月4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等。节庆日变化印证了
①近代中国发生社会转型
②国家政治体制出现更替
③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④民权平等主张得以实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