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材料: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

旧式婚姻情况

新式婚姻情况

1.父母之命、煤妁之言


2.问名(互问庚帖卜之)
3.会亲(即订婚).,
4.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各种注意事项)
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俗称“过大礼”“恭迎娶”)
6.过妆(送嫁妆)
7.娶亲
8.回门

1.自由恋爱


2.订婚
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
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
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
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
来宾贺词,各种答谢。


依据材料指出民国初年的新式婚姻较旧式婚姻有何进步之处?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标准时间大事记

1840—1912年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
19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
1912—1927年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
1927—1949年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


综合提取表中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材料一   书云:积谷防饥,养子防老。……“成由勤俭败由奢”,已是家喻户晓的生活箴言和人生座右铭,被视为国之大脉、家之根基。

——李锦伟、张明富《明清农村生活消费观点演变因素新探》

材料二   (开埠通商后),近代上海的商人们讲求体面排场,追求奢侈豪华,为是得到某种优胜者的快感,为的是向人们证实自己的社会价值。

——朱时英《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消费观出现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19-08-1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三明一中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培优补差材料题 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