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左图和右图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6-11-27更新 | 1590次组卷 | 40卷引用:如皋市搬经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 必修一近代西方资制确立+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训练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把饮食与政治联系起来,是中国古代独特的饮食理念。自古认为治理国家与饮食烹饪的原理是相通的,《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周礼》以“冢(大)宰”为百官之长。因为“宰”有调和膳羞之意,而官长需要具备厨师“调和”五味那样的本领,故“宰”成为官吏的通称。饮食与政治的联系还表现在为官者与民众在饮食上的差别,为官者称“肉食者”、平民称“蔬食者”、“藿食者”。

——摘自黎虎《略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餐馆、西式饭店在中国通商口岸大量出现,用最具体形象和可见、可尝的形式传播了西方饮食文化。同时,一些来华的外交使节、商人等也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国的食物原料、菜点及其制法、饮食习俗等。1851—1911年期间的历次世博会上都有中国的茶叶和饮食餐具——瓷器的展示。西方传教士翻译的《保全生命论》《化学卫生论》等书籍,向中国介绍西方营养学、卫生学知识,在当时影响广泛。清末,政府颁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明确设立“家事”课,一般都有营养学的内容。1909年,美国基督教会出版的《造洋饭书》介绍了267个西餐菜点成品或半成品的用料及制法。西方国家还将面包、罐头、啤酒等工业食品及其机器、设备和技术输入中国,对中国食品工业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摘自杜莉《古代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的特色及成因探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中体现出的治国原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的特点以及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2020-09-23更新 | 1264次组卷 | 18卷引用:史学知识-江苏省启东中学高考历史复习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2017年江苏卷)《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

由此推断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2017-08-04更新 | 1242次组卷 | 14卷引用:专题五 图表型选择题-江苏省启东中学高考历史复习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所示为民国元年(1911年)江苏省某一政府令。这表明当时
前清用同等之学程,使年长之人与年幼儿童受同等之教课。于就学者两无实益,令办学者避难就易……本都督为实行义务教育起见,合亟废止简易识字学塾,酌改为初等小学或补习所;其原有学塾收年长失学者,即改为补习科。收年幼儿童者,即改为初等小学校,庶名实相符,教育乃有实益……
A.基础教育迅速发展B.传统思想观念基本瓦解
C.政府执法趋于公平D.近代教育理念得到承认
2021-03-08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一轮巩固卷7-【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21-22高三·全国·课后作业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西服未文,然衣制严肃,领袖洁白,衣长后衽,乃孔子三统之一,大冠似箕,为汉世士夫之遗,革舄(生皮制的鞋)为楚灵王之制,短衣为齐桓之服,故发尚武之风,趋尚同之俗,上法泰伯、主父、齐桓、魏文之英风,外取俄彼得、日明治之变法,皇上身先断发易服,诏天下……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其小民一听其便,则举国尚武之风,跃跃欲振,更新之气,光彻大新。

——摘编自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18989月)

材料二   孙中山以阳历191211日为民国元年元旦,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共和成立,不用皇帝年号,而改为民国纪年,便于民众记忆;二是阳历没有闰月,减少了农历中闰月的换算,便于年度预算;三是与国际上普遍采用阳历的潮流相适应……19121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令内务部编印新历书……这部历书将旧历书上吉凶神宿一律删除。

——摘编自左玉河《从“改正朔”到“废旧历”——阳历及其节日在民国时期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有关服饰改革的主张,概述其主张改革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南京临时政府历法改革的措施,并简要评价其历史意义。
2022-12-20更新 | 13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决战新高考(大联考)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
A.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
C.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D.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
2018-02-04更新 | 486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错题检测四历史(文)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85月底,中国女学堂在上海开校招生。此后几年,尤其是在1900年后,各地纷纷捃起兴办女学的高潮。封疆大吏、各级官员、地方士绅、以及无数走出家门的闰秀共同促成了女学的极大繁荣。由此,女教师和女学生成为社会中不可愻视的新兴群体。她们不仅成为城市中被凝视的风景,有些甚至走出国门,成为中国最早的女留学生。同时,她们不可迶免地成为各种媒介再现的对象。可以说,当近代女学初兴时,其公共性甚至大于其教育性。

——摘编自王晓慧《近代中国女子教育论争史研究:1895-1949

材料二


注:《女学传习所开学》,《星期画报》,1906年第2期。图中女学传习所开学时,两江总督端方(1861-1911)为学生演讲。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2-17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期末真题精选主观题54题) -江苏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马叙伦回忆说:“求是书院有一位教员叫孙江东,他偶然在暑假里出了一个题目叫《罪辫文》教学生做。学生都大发议论,斥责清朝。孙江东还嫌他们文章里“本朝”两个字不行,让他们改成”贼清”。由此可见
A.满清旧俗已得到彻底根除
B.学生剪辫易服投身革命
C.辫子与辛亥革命紧密相联
D.书院师生存在政见分歧
2019-04-22更新 | 12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江苏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