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英雄”

材料   如图为清末儿童读物《启蒙画报》创刊号(1902623日)刊发的《小英雄歌》。

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塑造的“小英雄”形象加以阐释。
2021-07-08更新 | 4296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山东省高考真题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女士走马”

材料   下图为清末北京《星期画报》第22期(19072月)刊发的《女士走马》。


   

《女士走马》附文说明:

女学生骑马经过琉璃厂,有人嘲笑说,女子只配管二门里头的事,不该如此瞎逞能。

作者于是站出来,为女学生辩解:“咳,说这话的,就算项固到家了。古人教女子办家里的事,是他的天职;没说过教女子不懂外边的事。现今盼望中国自强,女子会骑马,正是自强的苗头儿。请问当年那花木兰替父从军,谯国夫人领兵打仗,他们都不会骑马吗?"


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描绘的“女士走马”现象加以阐释。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民初,上海滩老虎灶(又称“茶水炉子”)屈指可数,生意平淡。那时没有热水瓶,无法保存开水,附近店铺伙计来回泡茶不方便。20世纪20年代初,德商礼和洋行将西方发明的真空瓶加以改进,制成热水瓶,在上海最豪华的永安先施公司上柜出售,爱赶时髦的上海人与老虎灶茶馆开始争购这种新鲜玩意。由于军阀混战,日军侵华,渐江乡民来上海避难者纷涌等原因,老虎灶的生意渐渐兴旺起来,特别是在日军占领上海期间,百业凋零,可老虎灶却越开越多,因为那时燃料特别紧张,百姓喝茶用热水皆求助于老虎灶。

上海“老虎灶”式的低档茶馆,清晨即开门营业,一般要到晚上九、十点钟才打垟关门,中午是不休息的。光顾的茶客多为当时社会的下层人物,每到中午就有一些小商小贩,以及走访郎中、算命先生之的来此歇脚。他们泡上一壶廉价的热茶,掏出干粮,边吃边饮,说笑逗趣,传播着走街过巷所听到的各类消息看到的奇闻怪事。当时有人为之撰一联:“求名忙,求利忙,忙中偷闲,喝杯酒去;为工苦为农苦,苦中作乐,泡碗茶来。”措词浅显,通俗易懂,因而传诵一时,后来转播到苏南和江北扬州一带,流传极广。

——摘编自蓝翔《上海老虎灶寻踪》


(1)编写一幕发生在20世纪前半期上海老虎灶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中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活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20世纪前半期上海老虎灶的变化,说明老虎灶见证的历史是一部“活的历史”。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时代中国城乡妇女中绝大多数是无职业的家庭妇女,她们中绝大多教人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终生与世隔绝,基本被丈夫、子女、公婆所占据。民初到“黄金十年”,社会处于剧烈转型的大时代风潮中,她们对于外部世界的了解,很大程度是通过对当时新型商品亲眼观察和亲身体验获得的:或是亲睹县城大街上一款旗袍,或是一块“裕茂牌”香皂(中国最早的国货肥皂)……才隐约感知到这些“洋玩意儿”背后所代表的新事物已不可避免地渗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因此唤醒自己内心深处女人天然爱美的自然属性。使被封建礼教约束得木讷懵懂的她们,顽强地加入到广大新式商品消费者的滚滚洪流之中,使之成为自己日常消费不可或缺的物质享受与精神寄托……蕴含着科学、进步因素的新型商品在当时对移风易俗、改造中国的社会文化大变革中,充当了”催化剂般的秘方良药。

——摘编自王琥《民国商品里的物质文化属性)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民国女性观念变迁的理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各地方言与“官话”并行并不断演变,折射着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等整理


(1)谈谈你对古代官话发展演变的认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推断清代中后期“北京官话”的构成因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为清末的一幅新闻漫画《婚姻自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说:一位教民家庭的女子不愿与父母为其择定的男子成婚,她找来外国传教士为她求恳,说服父母允许她退婚并入读教会所办的女校。

——《图画新闻舆论时事报》(1909622日)

提取材料信息,解读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7 . 近代中国对外称词的演变是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外称词的嬗变


1860年前1860年后
红毛,红毛番,红毛番种,西夷,洋夷,西洋夷,
番人,他国夷,外夷
西洋人,西国人,欧人,洋人,西人,西土,洋妇,
洋客,外国人
西夷,各夷,诸蕃,杂蕃,外夷泰西,西洋,西方,各国,诸国,列国,外邦,外洋,
外国,外城
海外诸番西洋各国,欧美各国,西洋国,泰西诸邦
英夷,法夷,米夷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
夷船,夷舶,夷炮洋船,洋舶,洋炮
夷学,夷技西学,西法,洋技
夷政,夷俗西政,西俗
夷情,夷务,夷事西情,西事,洋务,外务
华夷,夷夏中外,中西

——据方维规《概念的历史分量》


概括指出1860年后中国对外称词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该变化产生的历史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传媒刊发“文明结婚”

下图为清末上海图画日报)(1909年第47号)刊发的《上海社会之现象·文明结婚之简便》。

图中文字:

自欧化东渐,一般新学界人,每崇尚自由婚姻,摒除旧时婚礼之繁。沪|上素号开通,凡所谓文明婚姻者,又数见不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传媒刊发‘文明结婚’”进行评析。
2022-05-15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甲:图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漫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鬟鸣凤。


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
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炽,保守和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
(2)根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①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
(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
(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
10 . 近代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公共卫生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上海租界等外国人居住集中的地区,却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上海租界自成立之初,就逐步完善市政建设,建立公共卫生制度。到20世纪初年,地方自治运动兴起,上海租界有关公共卫生的管理条例都被搬至上海华界。辛亥革命后,大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带来了先进的卫生知识与疾病预防的新思想,1916年成立中华卫生教育会,先后在北京、杭州等15个城市开展卫生运动。从总体上说,到民国年间多数城市都设立了专门管理公共卫生的卫生局,公共卫生事业都有所发展,但南京等沿海沿江通商口岸较好,内陆城市较差。现代医学的提倡者们主张大力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他们攻击传统中医知识是不科学的和迷信的,使中西医关系紧张。

——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