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重庆专门批发洋布的商店就有27家。而地处中南部的湖南省在鸦片战争后的几十年里,服饰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这表明
A.重庆成为西方侵略的重灾区B.近代物质生活变迁具有不平衡性
C.我国中部比西部地区发展缓慢D.湖南没受到西方经济侵略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2021-03-20更新 | 1823次组卷 | 113卷引用: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2021-03-02更新 | 331次组卷 | 5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国外的学者认为,近代的旗袍和中山装“虽然是西式服装的改变”,但是“很快就成了中国的‘民族服装’,或者说,在心理上被民族化了。”符合这一观点的主题是
A.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欧风美雨B.服饰的故事——新旧观念的冲突
C.近代服饰的变迁——身边的政治D.中山装——中西文明融合的产物
2021-01-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1和图2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A.广告是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B.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C.商人依据时局变动反对君主专制D.民主共和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6 . 下表为清末民初上海竹枝词中不同类型知识分子涉及民族观念的词汇检索及频次,由此可知,当时上海知识分子
词语传统保守知识分子传统开明知识分子中西之间知识分子新型知识分子
221051
0381286
西061588

A.普遍具有开放的视野B.摆脱了自身传统观念
C.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D.西化的水平领先全国
7 . 顾维钧回忆他在20世纪初与梅兰芳交往时说到:“有人介绍我和梅兰芳初次见面时,他对我打千(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其实我不过是外交部的秘书。两年以后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向我鞠躬而未打千。以后他从国外演出归来,我们又见面了。从那以后,我们只是握手。”这些变化说明
A.平等意识逐渐增强
B.近代风俗中西合璧
C.演员地位逐渐提高
D.传统礼仪不复存在
2020-10-20更新 | 169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旗袍泛指旗人穿的长袍。清军入关,统治者力图用满族服饰来同化汉人20世纪20年代,旗袍在吸收西洋服装样式不断改良,进入千家万户20世纪50年代末旗袍作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代表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旗袍的演变
A.见证了我国各个政权的更替B.体现了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大融合
C.说明服饰改革是政治的需要D.反映了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近代某一女性服饰样式1929年由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50年代以后被冷落,文革中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1984年再次被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该服装样式是
A.传统满族旗袍
B.改良旗袍
C.苏式连衣裙
D.干部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这说明
A.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B.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
C.流行文化代表社会主流方向
D.民间风尚折射出社会变化
2020-09-24更新 | 213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