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工具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8年,英国一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至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的激烈反对。两年后,从唐山至胥各庄的唐胥铁路以不用机车牵引为条件获准兴建。由于不允许用机车牵引,只好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

材料二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太后仅试坐一下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

材料三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情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清政府面对新式交通工具所表现出来的态度”的看法?
(2)据材料三归纳铁路的修建对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何积极影响?
2022-06-1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交通工具靠人力、富力等自然力,效能低下并具有等级制色彩。19世纪中叶开口通商后,西方近代机械交通工具开始传入,中国的交通近代化也由此起步。近代以来,火车、轮船逐步代替了车马和木帆船,大量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商品也得以运进来,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1881年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全长11公里。到1911年,全国铁路近1万公里。自20世纪初汽车输入中国后,通行汽车的公路在中国发展起来。190835日,上海第一条   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意味着上海现代公共交通工具的起步。……清末民初,像上海、天津等大商业城市已经基本完成了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在北京、汉口及各地省会等大中城市,则形成以新式工具为主、以传统工具为辅的并行交通结构。大城市周边以至边远城镇及广大乡村,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呈阶梯性递减,边远乡村则仍然以传统交通工具为主。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

材料二   2004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

2004年至2005年,中国南车、青岛四方、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和唐车公司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2007418日,全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和谐号”动车组从此驶入了百姓的生活中。

2008226日,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

200881日,中国第一条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摘编自《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近代前期交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高铁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022-07-0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只占14%……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摘编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材料二:“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全面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营业里程跃居世界第二,并昂首跨入高速时代,高速铁路里程世界第一,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2003年以来,铁路建设项目批复投资总规模超过4万亿元,已完成投资1.5万亿元。到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以上。

——摘编自《我国高速铁路里程居世界第一,将覆盖超90%人口》(《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后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6年开始有两艘外轮在香港、广州间从事运输业务。1862年美国旗昌洋行出资100万两在上海创办了“旗昌轮船公司”。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为洋人占尽”的严峻局面。

一一《早期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崛起》

材料二 1876年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折,上海轮船招商局并购美商旗昌的轮船公司。这样,招商局的船就从头一年1111854,猛增一倍多,达到轮船29,并使各通商口岸进出中外轮船对比数从0增加到36.7:63.3,以后国家涉江浮海之货船,更是半皆招商局旗帜。舆论给了很高的评价,说这是千百年来创见之事,近代商战第一捷。

材料三 1895,浙江宁波绅商最先创办了对外海商轮局和永安商轮局,得以航行沿海和内河。此后,福建、广东、广西、上海、苏州、杭州、镇江、湖北、湖南以及山东、天津、吉林等地商轮公司或轮船局相继开办,据统计,18951900年间,各地先后开业的小轮船运输业约100,加上原来的一些商轮企业,除去中途停业者外,1900年继续营业的约有80,轮船约有440,总吨数约10000余吨。

一一《中国近代航运业之演进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商战第一捷”的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后我国航运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蒸汽机及机车的发明大事记

时间国家人物发明
1705年英国纽科门大气式蒸汽机,在英国及欧洲大陆得到迅速推广
1765年英国瓦特开始改良纽科门蒸汽机,后来制成“万能蒸汽机”
1767年英国铁轨出现,车辆是靠人力或畜力推动的
1769年法国库纳蒸汽机车,以每小时4.5公里的速度在大街上行驶
1801年英国特里堆克蒸汽机车拖着5节车厢的煤,在煤矿的铁路上缓慢行驶
1825年英国史蒂芬孙蒸汽机拖着32节客、货运车厢,以每小时24公里的速度在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材料二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1881年,李鸿章请求在唐山至胥各庄建一条运煤铁路,在答应不用机车改用骡马拖拽等条件下,清廷同意修建。1882年,经过反复疏通才允许改用机车牵引。

早期中国铁路建设和技术发展迟缓,机车车辆和其他铁路设备多赖于进口,各种设备和器材十分杂乱,仅机车就有英、美、法、德、日、捷和比利时等国的190多种型号,机车车辆轨距达四五种之多,由此形成了世界各国机车车辆和装备器材齐聚中国的独特景观,中国铁路被讥讽为“万国铁路博览会”。

材料三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中国向外国贷款建筑铁路占40%,自筹资金修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里程的14%。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意中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据袁昶估计,庚子前后,仅顺天府穷民之中,“失车船踮脚之力,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万余人以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铁路运输出现的条件。当时欧洲报刊曾就谁是“火车之父”展开争论,你认为谁是“火车之父”?请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早期修建铁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万国铁路博览会”的看法。

(3)根据材料三,分析铁路建设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2017-10-0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