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邮政和通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广州的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情况,对上述现象起关键作用的是
A.现代邮政的发展B.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
C.大众报业的发展D.近代电报业的发展
2021-06-0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清朝晚期,北京地区流行一首竹枝词:“百尺高竿竖道边,千里邮音片刻传。若使中间铜线断,机关虽密亦徒然。”这段材料适于研究
A.电信设施的发展B.习俗风尚的变革
C.交通工具的更新D.居室建筑的演进
3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1880 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材料二:   19 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

材料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为了利用电报提高政令军情传达的速度和效率,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控制,提出在中国铺设电线的要求,遭清廷婉拒。

1871年,英国人悍然在香港与上海之间铺设了电线。总理衙门对既成事实消极应对,允准铺设水线,仍禁止铺设陆线。李鸿章则主张,既然抵挡不住洋人,不如立足现实,自行铺设电线、举办电报事业。

1877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主持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局至直隶总督衙署的电线,随后命于大沽、北塘炮台铺设直达天津电线,并号令淮军各营,顷刻响应。自此,近代中国的电报业发展起来。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指出清廷对电报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并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0-09-1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之枢也。”材料表明当时利于列强侵略最为便捷的是
A.火车B.轮船C.飞机D.电报
2020-08-1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线上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清末,有线电报自上海北达北京,“东北则达吉林、黑龙江俄界,西北则达甘肃、新疆,东南则达闽、粤、台湾,西南则达广西、云南”,连成了一个“殊方万里,呼吸可通”的电报网。有线电报的进步
A.便利了不同地区的联系B.致使区域发展逐渐失衡
C.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进一步巩固了清朝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器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中国近代哪一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航海事业B.铁路运输C.航空事业D.电报电讯
7 . 1882年,顺天乡试发榜,《申报》记者以快马将两江地区(江苏、江西、安徽)中试名单送到天津,用电报传到上海,次日见报,江南士子仅隔24小时就获知考试的结果。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
A.新式交通工具的发展B.影视与交通方式的变革
C.报刊与通讯业的发展D.社会风俗与报刊的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03年,梁启超曾记载:(此电)由大西洋发,循前此欧洲与东方通行之旧线至马尼刺,复由马尼刺用新海电至旧金山,经美洲大陆复还纽约。发电时间十一点五十五分,接电时间十二点四分三十秒,相距仅九分零三十秒。他所描述的是下列哪一项近代新式发明
A.电报
B.有线电话
C.无线电话
D.电子邮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经总理衙门批准,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这一做法
A.加速了沿海自然经济的解体B.建立起中国近代邮政体制
C.推动了中国近代外交事业发展D.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李鸿章在《复丁雨生中丞》中提到了一项发明:“昨将东局至敝署十六里内试设电线,需费数百元,使闽、粤学生司其事,能用浅俗英语及翻出华文,立刻往复通信,洵属奇捷。”这一项发明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是(        )
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80年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