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邮政和通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这首诗赞叹的是
A.汽车的发明
B.化学工业的进步
C.电报电话
D.火车的发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为中国漫画先驱丁悚《百美图》中的一幅,画中诗为“佳期约定故迟迟,转眼宵深到子时。壁角电铃微响处,暂凭一线话相思。”这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妇女社会地位普遍提高B.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改变
C.传统伦理观念彻底颠覆D.社会生活习俗日趋文明开化
3 . 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
①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     ②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③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                  ④世界市场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019-01-30更新 | 2025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如图所示为近代一则电话广告,中有“无论天气冷、热、晴、雨,可以足不出门,立刻使你将各种事情很顺利的办妥……装有电话的家庭,处处可以享受迅速便利舒适的利益,而且可以节省劳力、时间、金钱”等字样。该广告反映出

A.电话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B.电话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
C.电话推动了妇女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D.“风雨无阻”的电话是民族工业的领跑者
2018-09-30更新 | 1389次组卷 | 2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中国短跑选手刘长春在张学良将军资助下从上海搭乘轮船赴美参加奥运会,尽管刘长春最终没有进入短跑决赛,但是作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名字永远载入了史册。当时传播这一消息可运用的媒介有
①电话
②电视
③网络
④电报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18-06-0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四川成都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丝绸产地,同时也是重要的丝绸交易市场,上海也是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心,在1885年的时候两地市场价格的浮动基本上实现了同步。对上述现象起到关键作用的是
A.轮船航运业的发展
B.大众报业的发展
C.铁路交通业的发展
D.电报业的发展
2018-06-0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据近代中国某文献记载:“窃闻泰西各国……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电报为之枢也。中国择递文报,羽檄交驰,人马俱敝,迟速之数,霄壤悬殊。”下列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西方军事上的优势主要是靠无线电的便利
B.中国的传递方式是飞鸽传书、人马相传
C.在信息传递方式上,中西方存在巨大差别
D.在现代信息发展方面,中西方存在智力差距
2018-05-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19世纪70年代,中国第一条电报线架设于
A.天津B.台湾C.广州D.哈尔滨

10 . 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最具体、最直接的表现。

领域表现
服饰长袍马褂、西装、①、旗袍
餐饮中餐与②
交通工具马车、人力车、电车、汽车、火车、轮船和③
通讯工具邮政通信、④、电报

(1)将表格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标清序号)

(2)下列三幅图片是一组老照片,深刻地反映了民国初期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据下图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穿着改良旗袍的五位婆婆            不再缠足的姑姑               刚剪掉辫子的四位爷爷

材料一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3)据材料一,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写出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

材料二一些闭塞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4)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018-05-1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同官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