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邮政和通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874年,日本政府派遣军队打着探险队旗号于4月入侵台湾。因为消息辗转迟钝,等到清廷收到消息、派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赴台援救的时候,当地居民牡丹社酋长阿实禄父子已然战死,日本的龟山都督府都修了一半了。此时清政府最可能做的补救措施是
A.投入巨资建立台湾舰队
B.禁止任何人到台湾探险
C.规划与铺设全国电报网
D.马上派人到日本去探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874年《申报》报道,电报开通之后,商人不仅在上海一埠可以迅速了解近处通商口岸的消息,即使远至广州、香港等处,“皆可立待回音”。材料旨在强调
A.上海经济地位重要
B.电报的作用强于报纸
C.报纸注重商业信息
D.电报传递信息的功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885年出现了成都的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对上述现象起关键作用的是
A.互联网的发展
B.交通运输业的进步
C.大众报业的发展
D.电报业的发展
2019-05-0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西国办法有电线通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则统帅尚不至于误事。”张之洞所说的这种“办法”在中国最早实现于
A.台湾
B.上海
C.重庆
D.天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近代中国,在英美等国提出要在中国铺设电线的要求后,“清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都视电报为洪水猛兽,说铜线与中国毫无所益,更有甚者则认为电报等西洋奇器惊民扰众,变乱风俗”。这表明
A.西方铺设电报线的行为带有侵略性质
B.农业文明对外来侵略具有顽强的抵抗力
C.清政府把抵制电报作为抵制侵略的手段
D.封建士大夫仍然具有浓重的落后意识
2019-05-0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假如你生活在近代,你可能体验到的是
①可以乘轮船到外地
②可以用电报与亲友联系
③可以观看电影
④可以在《申报》上登广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19-08-20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昌吉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清末竹枝词:“千山万壑赴京门,不失人兮不失言。尤便好官订暗码,个中托嘱最温存。”词中描写的技术在中国出现于
A.1912年
B.1882年
C.1877年
D.1906年
2019-05-0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用铁线连缀不绝,陆路则架木杪,遇海则沉水中。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司事者,……以铁线之一端画字,其一难在千里外,即照此字写出,不逾晷刻也。”材料中所说的近代通讯工具最早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是
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信息能将电气传,霎时万里寄华笺。行名推累葛蓝姆,铁线曾从海底穿。”这首近代中国的竹枝词赞叹的是
A.轮船
B.电车
C.电话
D.有线电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人马可尼,16岁时受介绍物理学家赫兹电磁震荡实验文章的启发,开始进行电磁实验。1895年成功实现电磁波信号传递,并把传送距离扩大到2.7公里。

1896年,马可尼到英国并取得英国专利,1897年,在英国成立了无线电报通信公司。短短3年,马可尼第一个使无线电投入商业实用,并使无线电信号越过英法海峡。马可尼没有满足,他把目光投向辽阔的大西洋。1902年,试验成功,加拿大政府特地拨出1.6万英镑,让马可尼建立大功率发射台。英国和加拿大洲际无线

电通信成功后,美国也请马可尼主持建造无线电发射台。1903年春天,从美国向英国《泰晤士报》用无线电传递的最新讯息当天就可以见报。随后德国、比利时和刚果等很多国家也都建造了马可尼式无线电台,成百艘邮船纷纷采用马可尼装置,无线电开始成了全球性事业。

——摘编自《波波夫与马可尼》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交通和通信的呼声日益高涨。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得清政府迫切需要创办电报沟通军事和外交信息。在朝廷的支持下,直隶总督李鸿章在18

77年主持铺设了从天津机器局至直隶总督衙署的电线,1880年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之后还开设了电报学堂,中国近代电讯事业也由此开始。1881年11月,随着津沪电报线开通,中国第一条电报干线形成。此后,历经近十年建设,形成了连通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省的沪粤线,上海至汉口的“长江电线”,汉口经四川到云南蒙自的第四条干线和保定经太原、西安,兰州到嘉峪关的陕甘电报线等五大通信干线。至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除西藏等少数边陲地区外,大部分省和重要商业城市都已通电报,初步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电讯网。

——摘编自邓绍根《论晚清电报兴起与近代中国新闻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可尼式无线电台产生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我国电讯事业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