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邮政和通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19世纪60年代,大西洋海底电缆铺设成功,使汪洋大海“缩小成”一潭池水,欧洲与美洲之间的即时通讯网络逐渐建立起来。当时“即时通讯”的工具是
A.有线电报B.移动电话C.互联网D.留声机
2021-11-09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2020年冬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清末民初,一首竹枝词中写道:“两地迢迢一线通,非关月老系丝红。声音宛在人何处,消息传来在个中。”该竹枝词中描述的工具是
A.电报B.电话C.火车D.轮船
2020-12-0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19年5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清朝晚期,北京地区流行一首竹枝词:“百尺高竿竖道边,千里邮音片刻传。若使中间铜线断,机关虽密亦徒然。”这段材料适于研究
A.电信设施的发展B.习俗风尚的变革
C.交通工具的更新D.居室建筑的演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李鸿章曾赞叹一种中国人称之为“德律风”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此发明是(  )
A.火车B.电话C.轮船D.电报
6 . 1882年,顺天乡试发榜,《申报》记者以快马将两江地区(江苏、江西、安徽)中试名单送到天津,用电报传到上海,次日见报,江南士子仅隔24小时就获知考试的结果。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
A.新式交通工具的发展B.影视与交通方式的变革
C.报刊与通讯业的发展D.社会风俗与报刊的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
A.电报电信业
B.航空运输
C.航空事业
D.铁路运输
2019-09-22更新 | 109次组卷 | 22卷引用:北京市2018年春季普通高中高二会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近代西风东渐,轮船铁路、电报电话先后传入中国。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
A.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
B.成立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
C.成立“大清邮政局”
D.架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9世纪80年代上海地区一首竹枝词描述道:“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该词描述的是
A.以电报、电话为代表的通讯工具
B.以电影、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技术
C.以汽车、火车为代表的交通工具
D.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