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铁路和公路事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行旅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一道尤为急不可缓图。中国幅员辽阔,北边绵亘万里,毗连俄界。铁路一开,则东西南北呼吸相通,视敌所驱,相机策应。惟万里之遥,数日而至。防边防海,转运枪炮,朝发夕至……若一旦下造铁路之诏,显露自强之机,则声势立振,不独俄约易成,日本窥视之心亦可从此潜消矣。

----刘铭传:《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1880

材料二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 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荐的铁路仅1 200公里,只占14%……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材料三   “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全面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营业里程跃居世界第二,并昂首跨入高速时代,高速铁路里程世界第一,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2003年以来,铁路建设项目批复投资总规模超过4万亿元,已完成投资1.5万亿元。到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以上。

----《我国高速铁路里程居世界第一,将覆盖超90%人口》,《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铭传提出筹造铁路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后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和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2 . 图1、图2所示分别为20世纪30年代浙赣铁路通车后,景德镇瓷器销往杭州的运价成本(单位:元/担)和单程平均耗时(单位:天)变化情况。这可用于说明(     
A.国民政府偏重江南交通建设B.新式交通工具促进商业发展
C.杭州成为近代对外贸易中心D.列强不断扩大对原料的掠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近代某时期中国境内铁路投资构成图。该图反映了近代中国铁路修筑
A.一直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B.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C.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经济发展D.加强了国内各地间的联系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比较图A、图B,提取两项有关20世纪30年代和21世纪初铁路分布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