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铁路和公路事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下表是1978~1988年中国客运量结构分布表,(单位:万人)。 表格中中国客运量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铁路公路水运航空
19788149114922923042230.91
1988122645650474350321442
A.改革开放促进了人口流动B.经济发展使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化
C.现代交通体系已改造升级D.航空业正成为最重要的出行方式
2023-11-2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13·选必二第13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 . 20世纪初,汽车传入中国,此后,通行汽车的公路开始发展起来。中国最初的公路是1908年广西南部的龙州至那堪公路,长17公里。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但当时处于军阀混战情况下,修建公路既无规划,又无标准。截至1927年,公路通车里程仅为29000公里。这表明近代中国(     
A.交通运输呈半殖民地色彩B.公路建设分布不平衡
C.公路交通发展受到了限制D.交通领域开始近代化
2023-05-12更新 | 189次组卷 | 3卷引用:13·选必二第13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904年胶济铁路建成通车,原本是荒僻渔村的青岛成为胶济铁路的起点。1905年胶州关报云“查历年出口货物,本属寥寥,惟本年忽然甚多,实因火车通行,海口利便”。随后,青岛出口贸易额超过了山东半岛传统贸易港口的烟台,发展成为山东首要商埠、华北第二大港。由此可见(     
A.铁路改变山东的经济格局B.新式交通影响城镇发展
C.山东交通运输实现近代化D.山东外贸实现转型升级
2023-01-01更新 | 94次组卷 | 4卷引用:选必二第12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后,美国、德国等相继开始修建铁路。到1850年止,世界上有19个国家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这个时期正值产业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已达到一定水平,同时工业发展又有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需要解决。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后,有关铁路的知识开始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修建的淞沪铁路,被认为是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1909年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资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运营的铁路,但也仅仅只是一个象征而已。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平均每年修建铁路300余公里,不仅数量少且分布偏、标准杂、管理混乱。

材料三   世界主要国家铁路网密度统计表:

铁路网密度

按人口计算

按国土面积计算

总公里(公里)

统计年份

单位

公里/每万人

公里/万平方公里

中国

0.84

114

91000

2012

美国

5.55

538.3

226427

2007

加拿大

16.18

1009.2

57216

2007

俄罗斯

5.9

699.1

128000

2006

法国

5

533.62

29901

2008

德国

4.4

191.73

41896

2008

英国

2.85

680.09

16567

2006

日本

1.95

489.04

23474

2006

印度

0.63

212.51

63327

2007

——引自《世界铁路发展史》铁路资料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第一条铁路出现在英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比较中国所处世界铁路发展中的地位,并谈谈对21世纪中国大力发展铁路交通网的看法。
2022-11-29更新 | 289次组卷 | 6卷引用:选必二第13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是各种交通工具最为混杂的年代,“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新与旧,快与慢,并驾齐驱,蔚为大观。这反映出(     
A.城市化进程催生城市公共交通B.工业革命扩大人口流动规模
C.市民阶层诉求改变交通业面貌D.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社会生活
2022-10-27更新 | 768次组卷 | 8卷引用:选必二第12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川古代交通闭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盆地内多山地、丘陵,将广袤的地域分隔成众多的小平坝(即小盆地),一平坝到另一平坝并不方便。四川人民为了消除空间阻隔,不断开拓交通路线。至两宋时期,由于都城都在四川东面,唯以长江水路为主体的峡路横贯东西,是四川与中央政府的唯一通途,成为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峡路是转输蜀布帛、粮草、川盐和纲马的重要漕运路线,也是军事上的重要通道。但峡路转输成本高昂,民困不支,且水路险恶,事故频发。

——据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等整理

材料二1904年,川人设立川汉铁路公司,着手筹办铁路。虽尝试过官办、商办、官商合办等多种方式,但至1910年,该公司只筹到所需路款的约十分之一,开工日期一推再推。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通过向四国银行团借款官办,剥夺了川汉铁路公司的筑路权,保路运动随即发生。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屡有兴工之议,但至解放前,未能铺设一寸铁轨。

——据宓汝成《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整理

材料三为实现西南人民自清末以来40余年的愿望,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生人民政权的力量,成渝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正式开工修建。1952年7月1日,也即中国共产党成立31周年纪念日,新中国第一条由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材料零件全部为国产的成渝铁路在重庆、成都两地同时举行隆重的全线通车庆祝大会。它的建成,是中国筑路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摘编自俞荣根等《当代重庆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川古代交通状况,说明四川峡路交通在宋代的地位与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川汉铁路在筹办过程中为何充满曲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渝铁路修建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读图阅史。下图所示系1909年上海社会之剪影。结合所学,下列各项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坐电车三更笑语”,反映交通近代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②乘坐马车仍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
③代步工具呈现出马车和电车并驾齐驱的发展趋势
④新式交通工具取代传统交通工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6-14更新 | 2094次组卷 | 16卷引用:专题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8 . 1901年,袁世凯特地花1万两白银从美国进口一辆汽车,送给慈禧太后恭贺其66岁生日,后者成为中国私家车主第一人;慈禧曾惊奇地问:这车得喂不少草料吧?后来慈禧又令司机孙福林跪着开车,结果酿成中国历史上第一起车祸,材料反映出
A.美国汽车质量隐含严重安全隐患
B.清权贵昧于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
C.袁世凯动用公款谄媚清皇亲国戚
D.西太后创造中国汽车史多个第一
2022-05-31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选必二第13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24年12月,北京公交开通有轨电车,坊间出现了“电车一动响朗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的竹枝词。其中“来往行人上下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遭到人们的强烈反对
B.新式交通工具触犯了传统伦理道德
C.人们对改进交通工具表达不满诉求
D.市民对新市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2022-04-25更新 | 220次组卷 | 23卷引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同步检测
10 . 1918年的《上海县续志•序》中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迩来世变选起,重以沧桑,由同治(1862—1875年)视嘉庆(1796—1821年)时,其见闻异矣。由今日视同治时,其见闻尤异矣。更阅数十年,人心风俗之变幻必且倍甚于今日。”据此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今日”上海始办轮船招商局B.嘉庆时上海开埠
C.“数十年”后上海已有公共汽车D.同治年间上海徐园放映“西洋影戏”
2022-04-13更新 | 207次组卷 | 3卷引用:高频考点31洋务运动-【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二辑)(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