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铁路和公路事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川古代交通闭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盆地内多山地、丘陵,将广袤的地域分隔成众多的小平坝(即小盆地),一平坝到另一平坝并不方便。四川人民为了消除空间阻隔,不断开拓交通路线。至两宋时期,由于都城都在四川东面,唯以长江水路为主体的峡路横贯东西,是四川与中央政府的唯一通途,成为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峡路是转输蜀布帛、粮草、川盐和纲马的重要漕运路线,也是军事上的重要通道。但峡路转输成本高昂,民困不支,且水路险恶,事故频发。

——据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等整理

材料二1904年,川人设立川汉铁路公司,着手筹办铁路。虽尝试过官办、商办、官商合办等多种方式,但至1910年,该公司只筹到所需路款的约十分之一,开工日期一推再推。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通过向四国银行团借款官办,剥夺了川汉铁路公司的筑路权,保路运动随即发生。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屡有兴工之议,但至解放前,未能铺设一寸铁轨。

——据宓汝成《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整理

材料三为实现西南人民自清末以来40余年的愿望,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生人民政权的力量,成渝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正式开工修建。1952年7月1日,也即中国共产党成立31周年纪念日,新中国第一条由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材料零件全部为国产的成渝铁路在重庆、成都两地同时举行隆重的全线通车庆祝大会。它的建成,是中国筑路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摘编自俞荣根等《当代重庆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川古代交通状况,说明四川峡路交通在宋代的地位与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川汉铁路在筹办过程中为何充满曲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渝铁路修建的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七世纪之初,中国长期的分裂局面被隋文帝结束。他开通了从长安到潼关的广通渠,并对古邗沟进行修浚,大大便利了关中地区的漕运和交通。隋炀帝即位后,迁都洛阳,于公元605-610年,费时六年,征用五百余万民工,先后开凿并疏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运河。至此,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八百多公里的大运河全线贯通,巩固了隋朝对北方的政治统治,也使富庶的江南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东都洛阳。


——摘编自张鑫《中国大运河的发展变迁》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开放五口通商,英轮陆续进入中国内河航运业。……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铁路,是1881年修筑的唐胥铁路。此后,随着开埠通商逐渐扩大与外贸需求、行政控制、国防与垦边的需要,也由于俄、日、英、德对在华利益的争夺与瓜分,缺少水运奈件和拥有政治中心的华北、东北地区率先在建筑港口的同时修筑了京汉、津浦、胶济、北宁、陇海、南满、中东等诸条铁路。这些铁路线路不仅与港口连通,形成原料、农产品出口与工业品进口的重要通道和经济腹地,强化了区域间的经贸往来,也成为清末民初中国行政管理的重要通道和国防运输线,构成了今天中国铁路网络的基本格局。以铁路、港口为骨干,公路、水路、驿运互为关联而形成的这一现代交通体系,对于近代中国从自然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区域城市成长、工矿化生产与相关产业生长、农业产业化种植等,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推动作用。

——摘编自江沛《关于开展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大运河开通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晚清时期新式交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统一六国后,修筑了驰道、直道和五尺道,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并统一了牟辙宽度;同时开通灵渠,沟通湘江与漓江。丝绸之路在汉代贯通,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唐朝驿道将近25万公里,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元朝拓展了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公里,为当时世界之最。

——据孙家驷编《道路概论》等

材料二   1879年,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请求修筑铁路,顽固派以“破坏风水”、“与民争利”等理由反对。经李鸿章多次斡旋,1881年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全长11公里。但通车后不久朝廷就下令禁止使用机车,于是改用骡马拖曳。到1911年,全国铁路近1万公里,但90%受外国人控制。自20世纪初汽车输入中国后,通行汽车的公路在中国发展起来。到194612月,中国公路总里程超过13万公里,但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能通行的只有一半左右。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交通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交通建设相对迟滞的原因。
4 . 城因水兴,市缘路起。交通是城市兴起和发展的推动力。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汉书·贾山传》

材料二   英国的运河时代(17611835年)与传统意义上的工业革命基本合拍绝非偶然。布里奇特沃运河于17617月通航,成为英国运输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该运河通航后航程缩短、运费大减,丰厚利润的“示范效应”刺激起投资高潮。英国史学家格拉斯费歇认为,在英国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是棉花、煤、铁及运输”,此外,食盐、石料、谷物及工业制成品的产量也逐年递增。这些大宗笨重商品的需求的膨胀构成运河业发展的直接动因。……英国近代运河体系的最后一笔由19世纪90年代曼彻斯特轮渡运河的疏通完成,但此时英国运河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早已成为历史,新的竞争者铁路取代运河往昔的显赫地位,成为英国内陆运输的主宰。

——摘编自邵会莲《英国工业革命中运河运输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材料三   汉口交通近代化简表

时间大事记
1858《天津条约》规定汉口开埠,此后到1910年进出汉口港的航船达4000艘次。
1886人力车现身汉口租界,很快受到人们青睐,迅速普及,充当市内交通运输的主力军。
1903英国人带来了汽车,出现了出租汽车商行,后来随着汉口街道建设的展开,汽车出租商行迅速增加。
19051907京汉铁路全线正式通车,粤汉铁路动工修筑,实现了南北铁路大沟通,孙中山总结:“武汉者……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而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也。”
1929开始运营公共汽车,开办了三条路线,设置运营调度时刻表(精确到分秒),把汉口的老城区和新城区连接起来。
上海至汉口段开通航空线路,民用航空运输业逐步发展起来。

——据《近代中国交通变迁与城市兴衰研究》编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驰道建设的特点,用一句话指出体现秦朝大一统的道路建设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英国“运河时代与传统意义上的工业革命基本合拍绝非偶然”的原因,并分析“铁路取代运河”对欧洲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主题,并对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表述清晰)。
2022-12-10更新 | 18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3届高三12月选考科目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9年,赢得日俄战争胜利的日本人为了巩固其在“南满”的统治,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实施了城市“电气铁道"筹建计划早期有轨电车有1921年生产的带空气制动器的“41型",有19255月生产的带转向架的“301型”,还有19286月生产的“满铁”。白色电车专供外国人乘坐,中国人只能乘坐红色低级“劳工车”——侵略者将现代交通的文明成果带到这座城市的同时,也将殖民地的耻导深深地烙在大连人民的心里。

——摘编自老海《大连百年有轨电车》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大连市交通公司的带领下,大连有轨电车得到了大规模修复和发展。20世纪5060年代是大连有轨电车发展的巅峰时期,总长48.9千米,车辆144台,职工5000余人,日均客运量45.33万人次。所有市民均可乘坐,为人津津乐道。大连有轨电车成为当时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据《大连公交110周年》等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大连电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大连电车服务恢复与发展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8年我国第一条   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到2021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6.91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我国的高速公路规划主要由国家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并商省级政府编制,地方政府也有高速公路规划的自主权。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加快了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鼓励高速公路建设单位从银行借贷融资。由此,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资金、政府预算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和国外资金组成,银行贷款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种“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高速公路发展模式,刺激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

——摘编自王金余《中美高速公路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材料二   20152021年中国高速公路里程数及高速公路固定资产投资额统计表

年份高速公路里程(单位:万公里)高速公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亿元)高速公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201512.357949.971.7
201613.108235.323.6
201713.659257.8612.4
201814.2699727.7
201914.961150415.4
202016.101347917.2
202116.91515112.4

——整理自中国交通运输部各年度《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三   美国第一条   高速公路是1937年开始修建的宾夕法尼亚州收税高速公路,到2009年已经完成以州际公路为核心的高速公路网。美国的高速公路由联邦与州按91的比例共同出资建设。其中联邦出资主要来源于“公路信托基金”,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燃油税、轮胎税、润滑油税、卡车和拖车购置税、联邦重型汽车年度使用税等,其中燃油税几乎占了整个联邦公路信托基金收入的90%。美国十分注重对公路交通需求及其影响的定量分析,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形成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公路的一系列模型和参数,为公路规划和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基础。

——摘编自边策《中国高速公路与美国高速公路发展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两国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的不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近现代交通建设

材料一   张之洞是晚清铁路建设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提出:“其初开建干路,以通孔道,迨后物力日裕,辟路日多,支脉贯注,都邑相属。上下公私,交受其益。”并主张:“干路专归官办,以一事权,枝路留待商股。”哪怕是不得不借外债修路,也提出:“于造路、借款划分两事,凡兴工、用人、购料以及提款、还款各事宜,均操之在己,毫不授人以柄。”只是在当时的背景下,他的主张很难真正实现,以至于他在《遗折》中表示“深以用粤汉铁路未完为恨”。

——摘编自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

材料二   “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部普遍提高了少数民族聚居省区交通建设项目投资标准,加大建设投资力度,有效缓解了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配套不足问题。8个少数民族省区公路通车里程由2005年的53.2万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91.9万公里,公路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骨架公路通道初步形成,农民群众的基本交通出行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截至2010年底,8各民族省区乡镇、建制村通公路比重分别达99.5%和96.6%.

——摘编自新闻报道《国家财政投资千亿支持8个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建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关于铁路修筑的相关主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国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区交通建设的原因。
2022-03-24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八省八校(T8联考湖北版)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后,美国、德国等相继开始修建铁路。到1850年止,世界上有19个国家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这个时期正值产业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已达到一定水平,同时工业发展又有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需要解决。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后,有关铁路的知识开始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修建的淞沪铁路,被认为是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1909年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资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运营的铁路,但也仅仅只是一个象征而已。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平均每年修建铁路300余公里,不仅数量少且分布偏、标准杂、管理混乱。

材料三   世界主要国家铁路网密度统计表:

铁路网密度

按人口计算

按国土面积计算

总公里(公里)

统计年份

单位

公里/每万人

公里/万平方公里

中国

0.84

114

91000

2012

美国

5.55

538.3

226427

2007

加拿大

16.18

1009.2

57216

2007

俄罗斯

5.9

699.1

128000

2006

法国

5

533.62

29901

2008

德国

4.4

191.73

41896

2008

英国

2.85

680.09

16567

2006

日本

1.95

489.04

23474

2006

印度

0.63

212.51

63327

2007

——引自《世界铁路发展史》铁路资料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第一条铁路出现在英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比较中国所处世界铁路发展中的地位,并谈谈对21世纪中国大力发展铁路交通网的看法。
2022-11-29更新 | 289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我国道路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城市道路建设改变了秦汉隋唐时期居民不得向大街开门、不得在指定的市场之外从事买卖的旧规矩,实行街与市相结合的新格局。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中心街道称为御街,御街上每隔二三百步设置军巡铺,驻守的巡警白天维持交通秩序,疏导人流车流;夜晚警卫官府商宅,防火防盗,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巡警。元代随着成吉思汗的东征西战,兵锋所至,驿站随置,道路贯通,运输不绝。极盛时期以北京为中心,稠密的道路网覆盖了亚洲大陆的广阔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可直通东欧多瑙河畔。

——摘编.自刘杰《中国古代道路》

材料二     1910 年民政部核定奏准的交通《违警律》,是第一部完整的仿照西方设立的公共交通法规。其根本原则是限制个人随意性,保障公众利益。其中9项严重“违警罪”为:“一、于私有地界内当通行之处有沟井及坎穴等不设覆盖及防围者.....三、乘自行车不设铃号者。四、夜中无灯火疾驱车马者。五、以木石堆积道路,不设防围或疏于标识点灯者....七、未经官准于路旁河岸等处设开店棚者。八、毁损道路桥梁之题志及一切禁止通行或指引道路之标识等类者。九、渡船桥梁等曾经官署定有通行费之处,而于定数以上私行加索,或故阻通

——摘编自李长莉等著《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

材料三   1959 年,公安部和其他部门联合颁发了《关于城市交通规则的补充规定(草稿)》,明确规定:车辆装载不准超过规定的重量,小型汽车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客运汽车只准拖挂一辆,自行车在转弯时要伸手示意等,没有明确的处罚条例。1960 年,经国务院批准,由交通部分别公布了《机动车管理办法》和《公路交通规则》,把城市交通和公路交通分割开来,分别制定了法规。改革开放后,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国务院于198610月决定改革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全国城乡道路的交通管理由公安部门统一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198839日)、《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1991922日)等一批重要的交通法规也相继出台。

——.摘编自赵炳强《我国道路交通法规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道路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10年颁布《违警律》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成立后道路交通规则的发展历程。
2022-04-05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2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铁路建设的发展见证了近现代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他首先利用一辆机车把数辆煤车从矿井拉到泰恩河。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38年,英国已拥有500哩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00哩铁路。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渗之灾易招”;火车飞行,“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偈议。

材料三   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建设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铁路的修筑权。

材料四   


京沪高速铁路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将对加快"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及沿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沟通交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重大积极影响。沪高铁是高铁技术的集大成者,科技创新造就多个世界纪录。对沿线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带动作用,也促进了稆关产业的转型升级。


(1)据材料一,分析铁路运输业在英国诞生的条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1830年到1870年,英国铁路运输业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沪高速铁路的建成将对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哪些重大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就近代以来中国铁路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2022-04-26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麻城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