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报刊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邸报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命令、起居言行,政府的法令、公报,官吏任免赏罚和大臣的章奏文报。宋朝的邸报大部分是手抄的,其中的小部分可能使用雕版印刷。小报流行于南宋,是一种非官方的报纸。内容以邸报所不载的大臣章奏和官吏任免消息为主,也发表过一些要求抵御金兵入侵的议论。它的出版,受到当时政府的查禁。16世纪中叶以后,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政府的监督下,编选一部分从内阁有关部门抄来的邸报的稿件公开发售。出版和派送京报,从明朝中叶起,成为一项公开的职业。明末京报曾刊载过去社会新闻。清朝入关后,北京的报房达到十家以上。

——摘编自梁用庐《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二   1809年,英国评论杂志《每季评论》创刊,受到了保守主义者的欢迎。马戛尔尼使团之后,过去伏尔泰、魁奈对中国的推崇受到英人的嘲讽与驳斥。《每季评论》经常指责来华耶稣会士在向欧洲介绍中国时隐瞒了耳闻目睹的事实,而仅述及从书本上读到的东西。1821年,《每季评论》对中国的批评有所缓和,比较注重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19世纪30年代以后,《每季评论》密切注视中英贸易与冲突的发展。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每季评论》刊出了长文《中国事务》,讨论鸦片贸易与对华战争问题。它提出用陆军进行远征是不可想象的,对中国的第一次沉重打击应该选择在广州,然后海军沿海岸北上。这种威慑将迫使中国朝廷求和,从而订立由中国皇帝批准的条约。最后它又提醒英国军队,中国人十分诡计多端,不能过分低估他们的力量。

——整理自张顺洪《<每季评论>与英国对华舆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每季评论》中有关中国报道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19世纪中期英国对华关系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办报,开启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先河,报刊大多局限在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一带,尤其以广州和香港为中心。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和部分商人开始创办近代中文报刊,打破了以西人办报为主的旧格局,以中国人为主创办的近代报刊迅速兴起。同时上海开埠后迅速取代广州的地位,近代中国报刊业中心也随之移到上海,整个近代中国出版的报刊以上海为最多。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到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形成了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再一次形成高潮,尤其以民国初年最为壮观,中国境内绝大部分报刊已为中国人所办,中国内地和北方各省会城市及一些重要城市都相继创办了近代报刊。

——摘编自姚琦《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大众传播媒介扮演的角色是多元的传播工具,这决定了其责任也变得丰富多样。1992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传媒经营在市场化方面崭露头角,各媒体纷纷展开竞争,争夺受众,最终目的就是争夺广告,由此,受众地位得到凸显,媒体开始向大众化回归。与此同时,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使大众传播有了新的载体。网络媒体的应用,尤其是微博的盛行,让平民都可便捷发布新闻,同时,依托于网络这一平台,中国大众传媒公共领域角色显现,公民可以依靠网络媒介参与公共决策与政治民主建设,针对社会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与不同的传播主体进行互动,这大大丰富了大众传媒的角色和功能。

——摘编自玛秀秀《建国以来中国大众传媒角色的变与不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报刊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众传媒对现代中国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析影响大众传媒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95年,《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内容首为阁抄;余依次为选登英国路透社新闻电讯选译《泰晤士报》等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摘编“西国格致有用诸书”;最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据此可知,该报
A.体现了晚清腐败统治
B.志在于宣传维新思想
C.有利于平息社会矛盾
D.是晚清大众传媒创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邸报”是其中最流行的称呼。“邸报”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政府的法令、公报,有关官吏任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重大军情)。宋朝的“邸报”大部分是手抄的,其中的小部分可能使用雕版印刷。“小报”流行于南宋,是一种非官方的报纸。内容以“邸报”所不载的大臣章奏和官吏任免消息为主,也发表过一些要求抵御金兵入侵的议论。它的出版,受到当时政府的查禁。16世纪中叶以后,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政府的监督下,编选一部分从内阁有关部门抄来的邸报的稿件公开发售,这一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它们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1638年以后,普遍使用活字印刷。出版和派送京报,从明朝中叶起,成为一项公开的职业。明末“京报”曾经刊载过社会新闻。清朝入关后,北京的报房曾经达到十家以上

——摘编自梁甲庐《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二近代报纸是外国人首先办起来的。19世纪,外国人在中国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中外文报刊,占当时中国报刊总数的一半以上。19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开始办报,1895年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办报,鼓吹变法。《时务报》最多时日销达一万七千份,成为当时国内最受欢迎的一份报纸。同时,一大批学习最新科学技术知识的专门性刊物陆续问世,如《农学报》《新学报》《格致新报》《普通学报》《中外算报》《地学杂志》等。除《地学杂志》在北京出版外,其余都在上海出版。文学期刊也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等著名长篇小说,都是在这些刊物上首先和读者见面的。1927年后,沪宁一带成为全国报刊的中心,上海一地报纸超过五十家,全国日发行量五万份以上的报纸全部集中在上海。

——摘编自姚琦《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报纸发展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报业出现的新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现代报刊业发展历程
时间情况
1890—1920年
1950—1970年
1978—至今
代表刊物.创办人
《时务报》(维新派机关报).
《新青年》(陈独秀);
革命派在国内外一共创办了近120种报刊
《人民日报》《红旗》(党报党刊).
《文汇报》(综合性日报)
《人民日报》(党报党刊).
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
主要内容
政治色彩浓厚,同时文学期刊.科普类专门性刊物陆续问世
内容更加丰富,但依旧政治宣传方面涉及较多,娱乐题材缺乏
宣传重点转移到对经济建设的报道中来,娱乐性题材日渐丰富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报刊发展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