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当绝望和大萧条袭来的时候,……通过新的政策、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标战胜了恐惧。是的,我们可以!”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演讲文稿

材料二: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1985年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一战前的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方米,为西方国家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

——《全球通史》

材料三:粮票(1955年起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曾关系到国计民生,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仍能昭示那个时期的经济体制特色,颇具史料价值。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是1983年7月8日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的,它打破了“股票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的旧观念。此后,上市公司在中国纷纷涌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新的政策”是指什么?该政策“新”在何处?
(2)材料二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为此,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曾进行过改革,结果如何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史料是学习与研究历史地依据和基础,图表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之一。分析下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一战期间的经济发展态势非常良好B.20世纪20年代工业持续稳定繁荣
C.经济危机前供求关系状况基本平稳D.经济危机发生后生产和消费能力低
2021-10-2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后,农村逐渐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趋向市场化。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速增,冲击着停留在传统体制内的城市。80年代,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通过明晰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朝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国企改革保证了经济稳定运行,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存在配套改革滞后、约束激励机制尚束健全等问题。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上任伊始采取经济应急措施,推行“百日新政”,但本身的诸多不足,使经济难以真正复兴。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等


依据材料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进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美国三十年代经济改革的异同。
4 . 历史的语言有“史料”、“史实”、“史论”之分,有的偏向于“事实”,有的偏向于“观点”。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陈述中,其中属于更偏向于“事实”的一项是
A.政治领袖本应该解决经济危机
B.《公平劳动标准法》是罗斯福为缓和劳资矛盾的一项改革成果
C.罗斯福修建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D.罗斯福用“炉边谈话”的形式向人民解释新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称美国正在进行的新政“不仅是一场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更是一场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美国“在为挽救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民主)而战”。这一言论(     
A.旨在强调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冲击B.阐明了新政带来的经济效益
C.肯定了新政在维护宪政方面的价值D.借鉴了苏联国家治理的经验
2022-10-31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名校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危机公关是公共关系活动中日益引起重视的生存策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一 通过翻捡当时《申报》《国民日报》等大量珍贵史料,笔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由精英领袖发起的,爱国学群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自发组织的,采取以“非暴力”为主要手段的爱国学群运动。在这场“活剧”中有关各方争先恐后之“镜像”跃然于纸上。

——据《近代国家危机中的政府、社会与外交》

材料二   1929年,经济危机到来,各国匆忙应对:

美国

英国

法国

1930年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特特一霍利关税法案》将2万多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度提高,平均税率达53%.…罗斯福新政时放弃金本位制度,实行美元贬值。

1931年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来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

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三   当今世界,“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并存。……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此起彼伏。……新时代的“哈姆雷特之问”,正悄然把引领世界的希望寄托中国。……

中国给世界提供的真诚良方是:打造开放共赢合作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独立自主搞好“自转”,又合作共享做好“公转”。

——据《让中国梦与世界梦在共同命运中交相辉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中,国人应对外交危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三国应对危机做法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7 . 遏制“舌尖上的消费”,引领消费新风尚。每个时代的经济对当时消费文化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同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也对消费文化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符号消费:指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

年代历史时代消费实态和消费观念
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古典时期消费实态:反对奢侈消费,提倡节制和等级消费,轻日常生活消费,重公共消费,轻物资消费,重精神性娱乐消费。
消费观念:快乐幸福的理性节俭消费观为主流。
5世纪至15世纪中世纪消费实态:轻世俗消费,追求来世。
消费观念:非理性节俭为主流。
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现代前期消费实态:肯定消费地位,注重生活质量,进行有节制的消费。
消费观念:理性节俭为主流。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现代时期消费实态:大众消费主义兴起,追求物质享受,注重休闲娱乐,奢侈品进入普通家庭。
消费观念:非理性奢侈为主流。

—据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

材料二   (开埠通商后),近代上海的商人们讲求体面排场,追求奢侈豪华,为的是得到某种优胜者的快感,为的是向人们证实自己的社会价值。—--朱时英《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材料三    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   

——潘海林《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文化的崛起》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   

   ——韩毅《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历史反思》


请回答:
(1)从“中世纪”到“现代前期”,西方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经济原因。
(2)简要分析“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
(3)材料二对研究近代中国消费观的变迁是否有历史价值?为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
2022-06-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研究不仅需要挖掘史料,而且需要通过对史料进行科学分析,做出合理推断.根据1820年至1979年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经济指标变化表(单位%)推断,①②③处应分别填入
阶段平均失业率消费者物价的年平均增长率
1820—1870年0.2
1870—1913年4.50.4
1920—1938年
1950—1973年3.04.1
1973—1979年4.1

A.7.3;9.5;﹣0.7
B.﹣0.7;9.5;7.3
C.7.3;﹣0.7;9.5
D.9.5;7.3;﹣0.7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36年1月,美国布朗仪器公司与苏联签订为期3年的技术协议,协议规定布朗公司向苏联重工业部门提供测试仪器和使用说明,并对苏联工程师进行技术培训。1936年12月,美国弗兰克·基利安公司又与苏联签订价值6万美元的橡胶生产技术协议。这说明
A.战时同盟关系使美苏技术合作加强B.国家利益一致导致美苏意识形态趋同
C.美国为摆脱经济困境拓展国外市场D.苏联为完成“一五”计划而引进技术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遥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以法律形式嘀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威万历年同,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看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当白银努力冲破政府禁令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以白银为栎志,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转折开端联系在一起。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特型的开端,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因而对白银货币化的研究其有深刻意义。

——摘编自伊伊《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材料二1934619,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1934年购银法》,下令白银国有化并从世界市场购银。美国的这一行动立即引发世界银价飞涨……银价暴涨造成西方在中国购买资源的支出大增,同时中国因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白银不断外流,银本位币制难以维持。1935114,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193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署《白银协定》,由中国向美国出售白银,美国维持银价的稳定,换取美元作为法币发行的外汇储备,法币改为与英锈及美元桂钩。中国实行法币改革的成效是极其显著的。至1936,将外国资产全部从白银置换为法币,这些财富是中国DP3,是中国法币发行重的8,不得不说是中国金融界的一场重大历史性胜利。

——摘编自张婕《中国近代货币战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白银货币化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背景及成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