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后,农村逐渐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趋向市场化。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速增,冲击着停留在传统体制内的城市。80年代,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通过明晰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朝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国企改革保证了经济稳定运行,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存在配套改革滞后、约束激励机制尚束健全等问题。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上任伊始采取经济应急措施,推行“百日新政”,但本身的诸多不足,使经济难以真正复兴。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等


依据材料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进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美国三十年代经济改革的异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危机公关是公共关系活动中日益引起重视的生存策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一 通过翻检当时《申报》《国民日报》等大量珍贵史料,笔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由精英领袖发起的,爱国学群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自发组织的,采取以“非暴力为主要手段的爱国学群运动”。在这场“活刷”中有关各方争先恐后之“统像”跃然于纸上。

——据《近代国家危机中的政府、社会与外交》

材料二 l929年,经济危机到来,各国匆忙应对: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三 当今世界,“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并存。……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此起彼伏。…

新时代的“哈姆雷特之问”,正悄然把引领世界的希望寄托中国。……中国给世界提供的真诚良方是:打造开放共赢合作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独立自主搞好“自转”,又合作搞好“公转”。

——《让中国梦与世界梦在共同命运中交相辉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中,国人应对外交危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三国应对危机做法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1929~1933年经济危机
A.破坏性严重B.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C.持续时间长D.加剧各国之间矛盾
4 . 1933年6月5日,美国政府颁布了国会通过的《放弃金本位法令》。1934年1月31日,联邦政府颁布了黄金储备法令,宣布美元贬值,把美元稳定在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相当于1900年按黄金价值计算的59.06%,即美元贬值了41%。美国的这一做法
A.实现了银行业的迅速恢复B.根除了经济危机的根源
C.有利于美国扩大商品出口D.缓和了世界各国的矛盾
2019-12-24更新 | 273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纽约证券交易所作为行业自我管制的重要机构,负责审查证券市场的准入与交易。20世纪20年代,证券市场的急剧扩张让这一自我管制变得困难重重,业内人士抱怨“根本没有一个尺度可以衡量当时股票的价值”。这表明美国证券的自我管制
A.因政府完全放任而失效
B.是国家干顶经济的尝试
C.存在着市场机制的缺陷
D.未考虑民众的投资需求

6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一罗斯福(1936年)

(1)材料一中罗斯福所说的这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对“我们自己”和“全世界”有何影响?

材料二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让我们决心把政府变成如同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说的一个‘大胆、持久试验’的场所,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服务的政府。

—1993年1月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

(2)克林顿执政期间,在经济政策上做了大胆的“试验”,主要政策措施是什么?通过改革调整,美国形成了怎样的经济发展模式?

材料三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须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

—(德国)路德维希·艾哈德我国(指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助企业进行高积累,最优先发展经济的结果……舆论称之为“GDP第一主义”的政治,即一切为了GDP。

—摘自【日】林直道:《现代日本经济》

(3)材料反映作者的经济发展主张分别是什么?

(4)材料二、三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一的“战争”有什么共同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样的体制运行了三十多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西方经济体制都陷入困境,不得不寻找出路。七十年代的滞胀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破产。以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为标志,欧美思想界开始转向,形成新自由主义理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个人责任、私人产权、市场制度等价值,表现在经营政策上就是撒切尔主义、里根革命等政策调整,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也放松市场管制。

——摘编自秋风《新自由主义与中国的百年纠葛》

材料二邓小平早在1979年就指出:要使中国实现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一个是人口多,耕地少。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只要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各种方法和手段都可以利用。计划和市场两者“都是方法”“都是手段”,当然都可以用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和影响了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邓小平说:“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邓小平提出“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来,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摘编自魏礼群《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及重大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材料一中的“这样的体制”形成的背景与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东西方改革的认识。

2018-04-03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后,苏联“一五计划”的成功再次引起了中国知识界对苏联的关注,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那时,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如1930年《俄罗斯研究》月刊创刊,1931年10月《苏俄评论》月刊创刊,1934年《中国与苏俄》创刊。就连一向保守,以“无偏无党”为宗旨的《申报》也刊登了许多有关苏联的文章。恪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之“四不主义”训条的《大公报》也大谈苏联,还把《苏联五年计划成功史》誉为“记者不可不读”之书。这时几乎没有哪种刊物不谈论苏联,不发表有关苏联的文章,谈论苏联已成为一种时尚。

——郑大华《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材料二与机器设备的进口一样,苏联在“一五”期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规模也是空前的。到“一五”计划的第三年初,苏联工业部门已与外国公司签订了价值达八千三百万卢布的技术引进协议,计一百二十四份。苏联与许多世界著名的公司如美国的福特、弗莱因、通用电器,德国的德律风根,法国的施留姆别尔热,瑞典的埃利克松等都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技术合作。此外,苏联邀请了许多外国专家来国内工作。1930年,在苏联工作的外籍专家约有七千人以上。外国熟练技术工人也有三至五千人。

——姚海《1929-1933年苏联与西方的经济关系》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大量聘请外国专家和顾问。据统计,1949~1960年来华工作的专家总计超过2万人,其中苏联专家就占89%。苏联的技术专家主要集中于基础工业部门。如重工业部、燃料工业部等系统。此外还有大量的设计专家,负责全国性的规划、配置和设计工作。在军事领域,海军、空军、炮兵等技术兵种,苏联军事专家和顾问总教也在万人以上。同时。外国的顾问还遍及中共中央和政府所有部门,向新中国传授其管理经验。

——摘编自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年)》

(1)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一中使用“再次引起”一词的理由,并分析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出现新一轮“苏联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苏两国在引进外来技术方面的不同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