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管“协约国”帝国主义者或德国的谢德曼之流、奥地利的伦纳之流这类资本主义的奴才颁布何种禁令,玩弄何种卑鄙手腕,都不能阻碍全世界工人阶级听到关于这个国际的消息并同情这个国际。这种环境是由劳动群众中间的苏维埃运动造成的,苏维埃运动已发展成为真正的国际运动了。

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实际上是在1918年创立的,那时,由于多年来特别是战争期间同机会主义和社会沙文主义作了斗争,许多国家都已成立了共产党。第三国际是19193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的。

——摘编自列宁《第三国际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摘自张泽宇《苏联向共产国际提供经费的来龙去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产国际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4年至1934年苏联向共产国际提供经费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19-20高一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名校
2 . 特朗普上台后,明确提出“美国优先”的口号,毫不掩饰地唱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调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4月,众议员霍利和斯穆特联名提出了新的关税法议案,对农产品和若干种工业品的进口税率作了新的提高。在它修订的12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中,提高税率的进口商品有890种,美国进口的平均税率由38.2%提高至55.3%,达美国历史上最高关税水平。该法案于1930年6月17日在全世界各国包括美国近1000名经济学家的抗议中经胡佛签署成为法律。

——查·金德伯格《1929-1933年世界经济萧条》

材料二   20世纪七十年代爆发了“石油危机”,此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美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持续下降。由于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美国外贸出现了逆差,外国产品竞争的加剧和外贸形势的恶化,在美国国内引起了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浪潮。

——张小青《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斯穆特—霍利法案》出台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国际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美国国内出现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调解世界贸易争端的主要国际协议。
(3)历史证明贸易保护主义影响世界经济的平稳运行。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国际社会应如何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倾向。
2020-06-14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出现了一场住房危机。面对危机的加深,1928年苏联最高苏维埃出台了《住房建设法案》,明确提及“有必要鼓励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激起了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的热情。前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私人投资的住房建设占总数的22.5%。国家除了为民众分配住房外,还提供了房屋租赁,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免费租赁房屋,或者是低房租政策。此外,苏联政府还对原有房屋进行了维修或加固,费用由政府承担,并要求住户至少居住三年时间。政府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减少人员流动,缓解城市住房紧张局面。但是国家每年制定的住房建设计划,一直都无法按计划完成。

——摘编自沈晓龙《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苏联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研究》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的住房政策,是美国克服经济危机、解决社会中相对贫困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的一项重要对策,同时也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3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住房政策(部分)

——摘编自黄安年《美国政府的住房福利保障政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苏两国出现住房危机的背景,并概括两国解决住房问题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住房政策实施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4 . 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指出材料―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并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史实,谈一谈中国在20世纪是如何参与国际事务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1790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为了制止危机,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求的立法都——应允。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组计划在国会遭到挫折。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二在公共教育领域美国一直存在种族隔离。南方各州中小学实行黑人、白人学生分校。1896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战后他们纷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黑人牧师布朗向最高法院上诉,要求结束黑白分校状况。1951年最高法院受理了布朗案。1954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布朗案吹响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

—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最高法院与罗斯福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的两次判决有何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说明这两次判决的不同目的。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运行中的作用。

2018-06-10更新 | 3590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19年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平行班)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遁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客观原因。

材料二:洋布、洋纱、洋花边、洋抹、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订入中国,而业治种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所以然者,外国用机制,故工细而价廉,且成功易;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贵,且成功亦难,率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古》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材料三:1849年,国会废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并从1950年开始生效……1840一185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自由贸易体系,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体系

—《剑桥欧洲经济史》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航海条例》在英国发展史上的作用?分析英国后来废除《航海条例》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材料四:路易新•道格拉新认为1933年托马斯修正案(注:该法案授权美国总统增加联邦储备票据与存款以及美国货币,其总统几乎使美货币量翻了一番)标志者“我们所知的西方文明的终结”。

—(剑桥欧洲经济史》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明托马斯修正案出台的主要背景及其反映的实质问题,并指出该措施对美国贸易发展的作用?

2018-06-2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五科联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历史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就不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工业文明(1895--1899年)
行业
1895年
1899年
发展速度(1895=100)
棉纺织业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14653
69564
474.7
机制面粉业
华商厂产量(万包)
2047
6766
330.5
缫丝业
华商厂出口量(担)
3039
4175
137.4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38569
45278
117.4
内地丝车数(台)
7943
29270
368.5
卷烟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85
54
181.2
火柴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126
241
191.3
水泥业
华商厂产量(吨)
68
190
279.4
机械采煤业
华商矿产量(吨)
89
145
162.3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材料二
现代经济的两种模式
某教室的历史学习园地有下面两幅图片——《1927—1929年苏联建设的第聂伯河水电站》《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设的田纳西水利工程》

材料三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并结合有关背景归纳导致这些特征产生的主要历史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苏联、美国修建材料二中公共工程在目的上的异同点、背景上的不同点及手段上的相同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
2016-12-13更新 | 3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8 . 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是紧密联系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荀子
材料二: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三: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在高福利的瑞典,失业工人领取的失业津贴相当于原工资收入的90%,而且可以领取300天),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材料四:图为1998~2007年中国城镇企业职工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荀子思想主张的共同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征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如何评价这一定地价之法?
(3)依据材料三概括现代欧洲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实施的背景?
⑷材料四反映了什么信息?综合以上材料,你对社会保障问题有何认识。
2011-05-31更新 | 9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湖南省湘潭市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331940年,罗斯福进行了美国史无前例的政府主导改革项目,把联邦政府的角色转变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进行规划、支出、干预,甚至尝试公有制。经济复兴计划对金融市场、农业和工业重点领域展开整治。此外,国家复兴管理局和公共事业振兴署兴办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和日用品生产,采购过剩农产品,并以工代赈,刺激消费和生产。政府还在所有制方面进行改革,1933年成立的田纳西河谷管理局是对新型所有制的大胆尝试,该机构成为实施区域计划经济和商业管理的重要机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

——摘编自王晓东《罗斯福新政——一场自由派主导的保守改革》

材料二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经历了长达20年的高速增长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全面调节,推动发达国家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在这种体制下,不仅垄断资本对国家决策的影响大大加强,而且国家开始通过不同途径直接或间接参与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并且国家还通过制订各种经济政策、经济立法以及形式不同的经济计划,实现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和调节。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国际国内条件的变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巨大的转折,经济高速增长的局面为普遍的滞胀所取代。

——摘编自叶灼新、李毅《世界当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21-11-07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我们对美国的崛起感到兴趣,这种兴趣必定不在国际方面,至关重要的是独立本身,是《独立宣言》以及1787年美国宪法。在决定性的年代,年轻的美国依托它们找到了自己。在新生的美国社会,人们把通往神圣不可侵犯的所有权特权——即金钱的——道路向一切人开放。利润不是保留给一个严密封闭的阶级的,每一个人都可能在一个比其他地方更开放的社会中碰碰运气,都可能随时随地跨越社会阶层间的巨大障碍。大量新来的移民为美国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美国工业的启动。征服西部和远西部的美国,基本上是信奉新教的美国,新教单枪匹马地面对移民这种突然产生的困难的人文局势,使这熊熊的火焰维持不熄。

——摘编自[法]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不仅仅是一场美国的国内巨变,也同样引发了一场国际经济的变革。与胡佛不同,罗斯福将贸易政策作为推动国内经济的突破口。在1932年被提名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之前,他就公开支持赫尔的国际经济原则并将之写入其竞选宣言。赫尔是自由贸易原则的忠实信徒,他认为只有实行开放的国际贸易,才能复兴世界经济。在赫尔的推动下,罗斯福设法让国会通过了《互惠贸易法案》。到二战爆发前夕,美国先后与二十多个国家签订了贸易条约,与签约国家实施了“互惠贸易”“平等待遇”,直至1947年这些原则被写入关贸总协定。

——摘编自张振江《从英镑到美元:国际经济霸权的转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崛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评述罗斯福新政的对外贸易政策及其影响。
2022-05-14更新 | 19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