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0年代初开始的经济大萧条极大打击了大宗商品(包括白银)的价格。银价从1928年的每盎司 58 美分下降到 1932 年的 27 美分。尽管白银工业在美国经济中并不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对于白银生产比较集中的西部七州(犹他、爱达荷、亚利桑那、蒙大拿、内华达、科罗拉多和新墨西哥州)却很重要,而来自这七个产银州的议员控制了参议院中1/7的投票权。罗斯福总统需要白银集团的支持以便通过新经济政策的一系列法案。另外,当时国会也设想让白银再度具有货币功能,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对萧条的经济注入新鲜血液。1934 年 6 月的《白银收购法案》授权美国财政部在国内外市场收购白银,直到白银价格达到每盎司 1.29 美元或者财政部白银储备的价值达到了黄金储备的1/3。该法案以及随后宣布的白银国有,刺激了银价迅猛上涨。1934 年 6 月之后的一年时间内,伦敦和纽约的大条银块价格分别上涨 70%和 66%。1935 年的平均银价已超过大萧条开始之前 1928 年的水平。

——赵留彦、隋福民《美国白银政策与大萧条时期的中国经济》

材料二   中国是 1929-1933 年大萧条时期唯一实行银本位制的大国。由于白银在国际上仅是一种普通商品,中国与占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金本位制国家相当于维系着浮动汇率。银价下跌相当于中国货币贬值,因此中国的货币供给并没有随着占经济主导地位的金本位国家一同紧缩。这一时期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受严重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时,中国却呈现温和的通货膨胀以及温和的增长。独有的银本位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浮动汇率使得中国经济与席卷世界的大萧条隔离开来。然而 1933 年之后,随着美国高价购银以及国际银价上涨,中国银元大量流出。统计分析表明,白银净流出和本币升值是中国通货紧缩的原因。我们认为,这种通货紧缩不能仅通过“一价定律”以及国际间商品套利来解释,因为伴随着中国白银外流的,除了物价下降之外,还有实际利率的大幅上涨以及实体经济的严重衰退。“工业生产……趋于终止,失业增加,物价下跌”, 按照当时担任中国政府金融顾问的杨格的说法,中国从一种温和的繁荣走向了极度的萧条。当初美国白银收购计划的支持者所宣扬的银价上涨有利于提高中国购买力的理由是不成立的,美国的白银收购引发了中国一系列经济恶果,并最终迫使中国放弃了银本位,代之以不可兑换的法币。

——赵留彦、隋福民《美国白银政策与大萧条时期的中国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宣布《白银收购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国际因素?怎样看待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2019-12-2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指出材料―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并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史实,谈一谈中国在20世纪是如何参与国际事务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后,英国的工业品产量占世界的50%左右,工业品源源不断地输往其他国家,使对外贸易得以进一步增长,大约达到了世界贸易的40%,这一时期英国与法国签订贸易协定,使法国在取消进口限制的同时大幅度减让了进口关税,随后又进一步将自由贸易积极地推行到了众多欧洲大陆国家。伴随着工业、贸易的迅猛发展以及海外的殖民扩张,英国的对外投资也逐渐攀升。

1821年英国正式实施《金本位制度法案》,这标志着金本位制正式确立,英国实施金本位后,英镑的国际地位逐步上升,各国在国际结算中大量使用英镑,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办理大部分国际贸易中的结算、交割,各国公债都在这里配销。英国各大银行资金充足,向英国、欧洲、殖民地及世界其他国家发放贷款,扮演着世界银行家的角色。1844年,为了稳定英镑币值,英国国会通过了《英格兰银行法》,赋予了英格兰银行发行英镑纸币的垄断权,并保证英镑纸币可自由兑换金币,英国采用金本位制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实行了这一制度。由此国际货币体系实质上形成了一种以黄金为基础和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度,英镑执行着世界货币的职能。

——摘编自钟阳《货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材料二1873-1896年的经济危机削弱了英镑的国际地位,随着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英镑的国际地位也开始受到其他货币的挑战,特别是后起的工业化国家美国。在一战期间,许多国家停止了黄金的自由输出,国际金本位制终结。一战后,英国在1925年恢复了金本位制,但英镑币值的高估削弱了英国的出口,大量黄金外流,1929年席卷全球的大萧条使英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更加恶化,人们对英镑已经失去了信心,纷纷将持有的英镑兑换成黄金,英国被迫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彻底失去了英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长达一个世纪的主导地位。

——摘编自张桂文《货币国际化问题研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镑国际化的历史背景及作用。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英镑兴衰为例,谈谈你对主要国家货币国际化的认识。

2017-05-09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三4月模拟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4 . 读如表,与当时美国政府直接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开支大幅上涨原因相关的是
年份政府购买商品与劳务(单位10亿美元)
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合计
19332.06.08.0
19352.97.110.0
19374.77.211.9
19395.18.213.3

A.加大对知识经济的扶持B.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就业
C.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D.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2021-06-2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垄断组织纷纷建立和发展。在1901年12月4日提交国会的咨文中,西奥多·罗斯福认为政府所要做的应该是监督、控制和管理托拉斯而不是简单地禁止垄断。他说:“我们的目标不是清除大公司,相反,这些大型企业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避免的产物,那些企图破坏它的努力必然是无效的……我们并不是攻击大公司,我们只是要去除其中的污垢。”
1911年,美孚石油公司案和美国烟草公司案以联邦政府获胜告终。通过这些诉讼,终于确立了一项原则,即根据最高法院的判断,倘若涉嫌公司确曾对自由贸易施加了不合理的限制,那么联邦政府事实上拥有宪法赋予的摧毁垄断的权力。
——摘编自刘绪贻《美国通史》
材料二:危机的最险恶阶段过去后,财政部开始加强薄弱银行和取消不健全银行。首先,复兴金融公司在1933年8月和1935年7月之间,提供十亿多美元款项,用以帮助六千四百六十八家被认为基本健全的银行。其次,在这两年中,财政部和各州官员清理了二千三百五十二家银行。因此,政府就加强了这个资本主义经济最关键和最敏感的部门,并将之交回私人之手。不过,这个部门将受到彻底的公共控制。
1935年《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是罗斯福自己对这种大规模金融改革工作的贡献。该法授予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完全管制控股公司金融活动的权利,迫使庞大公用事业帝国在五年之内消亡。不过,它允许控制单一、整体的经营体系的小控股公司继续存在。
——摘编自(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著《一九00年以来的美国史》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奥多·罗斯福政府对垄断组织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历史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富兰克林·罗斯福金融措施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