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6月成立了房主贷款公司,帮助100万户赎回产权。修理住房贷款发放了230万次,合计9.4亿美元;建筑新房屋贷款发放了55.4万次,合计23亿美元。这种做法
A.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信心B.改变了房屋的所有权性质
C.体现了政府的直接救济D.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罗斯福新政在当时的美国遭到了有些人的尖锐批评,有的讽刺《全国工业复兴法》是从《共产党宣言》中抄来的,有的说“新政”是“披着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上述言论在本质上反映了
A.美国的自由传统根深蒂固
B.罗斯福政府丧失了民众基础
C.新政侵蚀了自由主义根基
D.危机导致社会缺乏基本共识
3 . 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B.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018-01-13更新 | 265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它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克服经济发展困难
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扩大进出口数额
D.推行贸易自由化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格·普阿波斯托尔在《当代资本主义》一书中说:“国家在和平时期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第一次大尝试,是罗斯福在美国搞的所谓新政,结果以失败告终。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在科技革命的环境下,产生了那些微观经济以及特别是宏观经济的变化,促使能够保证进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某些机制得以建立起来。”材料旨在说明
A.罗斯福新政是一次对经济进行干预的失败尝试
B.科技革命是推动干预经济机制建立的真正动力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
D.科技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2017-08-12更新 | 981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回族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汉元帝初元二年,关东遭灾,朝廷下旨:“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

——《西汉会要》

“道路遇寒僵仆之人及无衣丐者,许送近便居养院,给钱米救济”,“京师旧置东、西福田院,以廪老疾孤穷丐者,其后给钱粟者才二十四人,英宗命增置南、北福田院,并东西各广官舍,日廪三百人。岁出内藏钱五百万给其费,后易以泗州施利钱,增为八百万”“八月,置安济坊养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安济坊钱米依居养法,医药如旧制”。

——《宋史·食货志》

材料二   我们补救的措施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其目的在于救济,减少和预防未来的失业,第二类是为了在当前紧急情况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来救援失业者,我们社会保险立法就是解决第一种的尝试,我们的工赈计划则是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尝试。

——王营宝《浅析罗斯福时期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两则材料,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和美国近代社会保障的主要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社保措施的特点有何不同?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文明兴衰的基本原因是挑战和应战。一个文明,如果能够成功地应对挑战,那么它就会诞生和成长起来”。而要成功应对挑战,就要打破旧的体系的束缚,这个体系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打破这个体系的过程就是制度创新的过程。
根据材料结合近代经济史所学知识,举出实例对材料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2017-07-1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9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美、英、法、德、意等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纷纷采取措施,^一战期间为战争目的而临时实行的统制经济再次在世界兴起,成为各国应对经济危机,重新发展和复兴的“良药”。此时的德国、意大利、美国和苏联等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均具有“经济统制”的特征。因此,20世纪30年代初,“经济统制”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成为最为流行和时髦的词之一。

——摘编自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

材料二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日建国纲领》和《非常时期经济方案》,标志着国民政府实施战时统制经济政策的经济方针已经基本确立。1939年3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明确宣布依于战时人民生活之需要,分别轻重,斟酌缓急,实行统制经济,正式明确使用统制经济政策这一概念。此后一直到1941年,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国民政府陆续颁布了数十个有关经济统制的具体法令,其范围涉及国民经济的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对包括工矿、农商、粮食、金融、外汇、物价、物资等国民经济各个重要部门进行了全面统制。

——摘编自张忠民、朱婷《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与国家资本企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和苏联所实行的“经济统制”有何不同,并分析20世纪30年代初“统制经济”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统制经济的特点和影响。

2017-05-19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三轮复习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19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欧洲出现了—种社会思潮,“企业在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寻找“中间路线”。这种“中间路线”
A.其实质是承认资本主义制度失败
B.企图通过通货紧缩解决经济危机
C.目是用政府权力替代市场机制
D.主张以扩大消费来刺激经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