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1929,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农业调整署、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整理

材料三     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摘自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指的是什么?该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在经济体制上摆脱“路径障碍”的两次重大举措。
2021-07-1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第四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文科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典经济学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在西欧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它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亚当斯密坚信自然秩序——市场的自发作用。他的结论是:政府干预、管制、授予垄断和特需补贴都会误导资本并会减少资本对经济福利的贡献;政府的行为会制约市场从而降低资本积累率和劳动分工程度,并相应降低社会生产水平。

——摘编自马世力、滕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材料二   新政与以前的改良主义相比,有两点主要的区别,一是在范围和程度上要远远宏大和深刻得多,并且制度化、系统化。二是摆脱理想主义,高度实用主义。早期进步运动倡导者常常诉诸基督教义,诉诸人的良知其中还包括爱默生的“改造人”的思想。而“新政”倡导者的着眼点是改造体制,而不是改造人,为每一项计划辩护的依据不是从道义出发,而是从纯经济规律出发:设法救济穷人,增加就业等,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买东西以维持工厂开工。

——摘编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材料三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这一重要论述高度概括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成就和创新成果。

——习近平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讲话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如何处理市场和计划关系的。
2020-07-2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指出材料―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并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史实,谈一谈中国在20世纪是如何参与国际事务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汉元帝初元二年,关东遭灾,朝廷下旨:“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

——《西汉会要》

“道路遇寒僵仆之人及无衣丐者,许送近便居养院,给钱米救济”,“京师旧置东、西福田院,以廪老疾孤穷丐者,其后给钱粟者才二十四人,英宗命增置南、北福田院,并东西各广官舍,日廪三百人。岁出内藏钱五百万给其费,后易以泗州施利钱,增为八百万”“八月,置安济坊养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安济坊钱米依居养法,医药如旧制”。

——《宋史·食货志》

材料二   我们补救的措施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其目的在于救济,减少和预防未来的失业,第二类是为了在当前紧急情况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来救援失业者,我们社会保险立法就是解决第一种的尝试,我们的工赈计划则是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尝试。

——王营宝《浅析罗斯福时期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两则材料,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和美国近代社会保障的主要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社保措施的特点有何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