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美国学者赫伯特·斯坦指出:虽然在胡佛当政期间,美国的经济政策已经向更为行动主义和干涉主义的方向运动,但在罗斯福上台后,这场运动的声势才更加浩大起来。新总统上任,政策变革的趋势加快,这是很自然的事。这说明
A.胡佛的自由政策导致危机加深B.罗斯福新政是政府对经济垄断
C.罗斯福新政完全沿袭胡佛政策D.胡佛改革是罗斯福新政的前导
2 . 贸易自由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但在其进程中也时常出现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就是提高关税。高关税严重影响了美国国际贸易,1929年,美国出口贸易总额为5347亿美元,到1932年下降到1667亿美元;同期进口贸易总额则从4663亿美元下降到1343亿美元。虽然世界经济危机也影响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购买力,但高关税政策无疑是美国对外贸易下降的直接原因。美国的高关税政策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强烈反响,挫伤了各国为消除关税壁垒、降低关税而达成国际协定的信心。各国纷纷效仿美国,普遍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1932年世界贸易总额降至1929年的三分之一。

——摘编自仇华飞《20世纪30年代美国关税政策与中关贸易》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中美贸易发展概况

1979~1988年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24.5亿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100亿美元。
1989~2000年中美经贸矛盾争端不断,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中美贸易额从1989年的122.5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744.7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2001~2016年中美经贸关系一直处于竞争与合作同在、摩擦与对话并存局面。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
2017年至今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启用第6次“301调查”,并进行反补贴反倾销和“201调查”“232调查”“337调查”等,对中国挑起贸易战并不断升级,中关经贸关系进入正面对抗期。

——摘编自杨枝煌、杨南龙《19492019年中美经贸关系基本图景及未来展望》

材料三美国东部时间53日,美国国家纳税人联盟(NTU)向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国会发出公开信,反对美国政府近期在贸易方面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这封公开信由超过1100名经济学家联合签署,他们在这封信中表示,提高保护性关税是一个错误。提高关税措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美国的国际关系,不利于世界和平。这封公开信直接引用1930年时经济学家们给政府的谏言信中的不少段落,告诫美国政府:不要采取大萧条初期时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指1930年通过《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

——201854日央视新闻网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9年以来中美贸易的发展趋势。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美国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我国应如何应对。
2021-11-2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就是提高关税。高关税严重影响了美国国际贸易,1929年,美国出口贸易总额为53.47亿美元,到1932年下降到16.67亿美元;同期进口贸易总额则从46.63亿美元下降到13.43亿美元。虽然世界经济危机也影响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购买力,但高关税政策无疑是美国对外贸易下降的直接原因。美国的高关税政策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强烈反响,挫伤了各国为消除关税壁垒、降低关税而达成国际协定的信心。各国纷纷效仿美国,普遍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1932年世界贸易总额降至1929年的三分之一。

——摘编自仇华飞《20世纪30年代美国关税政策与中关贸易》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中美贸易发展概况

19791988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24.5亿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100亿美元。
19892000中美经贸矛盾争端不断,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中美贸易额从1989年的122.5亿美元增加到2000744.7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20012016中美经贸关系一直处于竞争与合作同在、摩擦与对话并存局面。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
2017年至今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启用第6次“301调查”,并进行反补贴反倾销和“201调查”“232调查”“337调查”等,对中国挑起贸易战并不断升级,中关经贸关系进入正面对抗期。

——摘编自杨枝煌、杨南龙《19492019年中美经贸关系基本图景及未来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9年以来中美贸易的发展趋势。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际贸易的认识。
2021-09-06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代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为1917至2012年美国《总收入份额》,下方曲线代表前10%收入最高人群的财富比重,上方曲线代表剩下的90%人群收入的所占比重。



试以上图两种人群的财产关系为主题,选择材料中某个时间段的信息进行解读,说明一种历史现象。并结合美国近现代史解释这种历史现象的形成?(要求结合时间、解读曲线趋势、指出历史现象、解释成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 1921 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 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第 42 卷)

材料二 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美国两者政策调整的共通之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俄国十月革命后,美国始终不承认苏俄(联)。但1930年,苏联成为世界各国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的第二大买主。罗斯福执政后,国内要求与苏联改善关系的呼声日益强烈。1933年11月,美苏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由此可见,美苏建交
A.突破了经济民族主义的藩篱B.基于共同解决经济危机的考量
C.迎合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D.表明两国摒弃了意识形态差异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的统治受到威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力量削弱,蒋介石以为除去了心腹之患。国内外政局的变化促使南京国民政府把主要精力移到国内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上来。1935年4月,蒋介石在贵阳发表谈话,提出要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同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提出要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把重工业的建设放在首位。由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加上调整进出口关税,币制的统一,工业、农业、交通等其他社会经济在一定时期得到了某些发展。抗战爆发打断了这一运动,但它仍为后来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运用行政力量干预经济生活以适应战时需要,提供了某些范本。

——摘编自龚泽琪、董连泽《中国军事经济全史》

材料二   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最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大规模的军费开支对结束美国范围内和其他地区的大萧条起到了比新政策或者类似的措施更加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罗斯福新政背景,结合所学分别归纳二者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美经济政策的共同特征,分析造成两者不同结果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凯恩斯说,“罗斯福总统所采取的行动计划认真地看,不仅是美国,而且是全世界经济复苏的手段”;“它是激烈的政策,产生的结果将以更为良好的行为改变潮流的方向。”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行动计划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
B.激烈政策开创了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
C.新潮流顺应了新经济自由主义的趋势
D.良好行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全国工业复兴法》禁止雇佣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愿意接受这项临时协定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标志。绝大多数的企业在各种压力下都加入了“蓝鹰”运动。这项措施的目的是
A.消灭竭泽而渔式的经营模式
B.保证工业合理利润和工人消费能力
C.挽救盲目竞争状态中的商业
D.终止全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趋势
2018-09-11更新 | 155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双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变”中发展,这一时期,带“新”的词汇频繁出现。以下三“新”就是其中的代表

材料一   美国之“新”——罗斯福新政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材料二   苏俄之“新”——新经济政策

1921年10月14日,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

材料三   中国之“新”——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措施的作用。
(2)材料二中列宁提出“国家建设要关注农民利益”的观点,结合俄国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相关措施,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该观点。
(3)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呈现出不断发展深化的趋势。依据材料三所提示的时间节点和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