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有效克服危机尚需时日,这期间美国的农产品价格仍将继续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所以必须着眼在国内寻求一个实际能够减少农民生产过剩的有效方法……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从1932年到1939年,美国小麦、玉米、燕麦等主要农产品的平均价格从每蒲式耳28.5美分增加到52.3美分,棉花价格从每磅6.52美分增加至9.09美分,美国农业的总收入从390亿美元增加至660亿美元。

——摘编自王祖奇(《亨利A华莱士与罗斯福新政农业改革》

材料二 罗斯福政府公开声明要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但是要想维护它,就要改革它。农业新政就是这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改革是一种农业资本主义结构改革,而非革命性改革。

——摘编自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减少农民生产过剩”的措施是什么。此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改革方面的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政"在金融业和工业方面的重要举措。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述史实。

材料一   郁金香原产于小亚细亚,1593年传入荷兰后,一些投机商就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1634年,炒买郁金香成为荷兰的全民运动。……他们变卖家产,只是为了购买一株郁金香。1637年,郁金香总涨幅竟然高达5900%。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售价竟高达6700荷兰盾,这笔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而当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兰盾。……荷兰郁金香市场在1637年2月4日突然崩溃,一夜之间郁金香价格一泻千里。一星期后,郁金香价格已平均下跌了90%……1637年4月,荷兰政府决定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彻底击破了这次史.上空前的“郁金香泡沫”.郁金香投机市场从此一蹶不振。

——据多种资料摘编

材料二   臭名昭著的市场崩溃摧毁了无数公司,产品没有流通性市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农民的庄稼在田里腐烂。……失业已经延伸到无数城市街区,大资本家认为自己的帝国被荒废,一些人觉得已无路可走,只能从他们的豪华高层办公室的窗户跳下去自杀。在政治方面,经济困境使许多国家政治风暴频繁发生.政权更迭频繁,出现了政党内讧和法西斯势力高涨的现象。

——摘自拉姆雷兹《技术经济革命框架下对1929年股票崩溃和2007年至2009年经济危机的历史比较》


阅读两则材料,从本质、影响最终结果三方面简评荷兰“郁金香泡沫”与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的不同。
2020-08-14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来势凶猛的危机,胡佛依然坚信经济基本面是好的,认为市场会自然而然地解决问题。但是,为了化解危机,也考虑到总统选举的临近,他仍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在1931.年和1932年之交,美国经济形势继续恶化。1932年工业生产水平比1930年下降51%,失业人数剧增为约1100万,先后有2294家银行倒闭。这种结果与胡佛政治信仰和经济思想密切相关。他始终相信自由贸易、自由企业和自由发展的思想,主张和奉行自由放任政策。但是,这也断送了他连任总统的梦想。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二   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总统病逝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华日报》和《解放日报》分别发表社论,指出“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他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人民购买力的政策代替了帝国主义式的对外经济掠夺,他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他也用这政策代替快要到来的反法西斯战争,创立了使美国成为全民主国家兵工厂的准备工作”,“自从新政实行以来,例如社会安全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工资与时间法等社会改革,在美国现在的制度下,对于广大的美国人民与工人是有着一定利益的”。

——摘编自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罗斯福新政。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鼓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坚信个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和自由市场贸易将会使整个社会受益。19世纪20年代,英国同欧洲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降低原料和工业品的进口税率。1854年,英国取消《航海条例》,成了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张,这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摘编自韩青、高先民、张凯华《贫易战争》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苏联建立后激起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希望,甚至有人认定这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新方向”。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莫斯科一时成为红色麦加,世界各国追求进步的人们,或者以朝觐式的拜谒,或者以记者的评述,或者以文人式的寻味,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可是,当他们亲自踏上那块真实的土地时,反应是多么的不同啊!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在大加赞赏苏联的成就的同时,甚至断言:“……布尔什维克可能只是一种治疗方法,但是这种疗法是不能持久的。”
——摘编自《在苏联这面镜子里我们看到了什么》
材料二 1935年5月6日,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应高尔基邀请,和妻子玛丽亚一起访问苏联。他把自己敏锐的观察和思考,写入了《罗曼·罗兰日记》。在日记中罗曼·罗兰写道:“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一方面又认为那里‘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必须承认这一切……青年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的成就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这样的事,就会产生动荡’。”
——摘自《<莫斯科日记>:罗曼·罗兰在苏联看到了什么?》
材料三1931年这一年因一显著特征而不同于“战后”前几年,也不同于“战前”几年。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J·汤因比
材料四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的苏联为什么成为东西方人共同向往之地 ?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泰戈尔和罗曼·罗兰在苏联看到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试用的“试验性疗法”指的是什么?这种“试验性疗法”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相比在手段上有什么异同?指出其实质。
2016-12-12更新 | 5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青海省西宁五中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