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如图)是1860—1970年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其原因分别是(   )

美国每年移民人数(1860—1970年)
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美苏冷战的影响
D.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023-03-16更新 | 580次组卷 | 6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929~1932年,德国建成从科隆到波恩的汽车专用公路,这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1933年后,德国大规模规划、设计和建设高速公路,截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6年期间共建成3440公里,形成以柏林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高速公路网。德国高速公路网的形成(     
A.体现了科学技术在德国的综合运用B.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
C.反映了德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为德国法西斯战争提供外部交通条件
2022-12-12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选择考冲刺(二)历史试题
3 .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32年竞选演说中谈到:“有些经济学家仍在试图找出到底是什么东西使我们在1929年遭受挫折。我虽然不是经济学家,但我认为我是了解的,使我们遭受打击的是十年的放荡不羁,十年的集团的利己主义———所追求的唯一目标表现在这种思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结果是,98%的美国人口都遭受到天诛地灭。”这一演说(     
A.强调实现社会平等的意义B.体现实行国家干预政策的意图
C.主张改变奢侈浪费的风气D.旨在抨击某些经济学家的迟钝
4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1933616日,罗斯福签署了重要的反危机法案,该法案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材料三   1933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保障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才《世界经济史》


(1)材料二中所说的“反危机法案”具体指什么?据材料一归纳该法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3)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非功过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022-08-0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美国某时期流行的漫画,一位绅士正向一位农民进行解释:艰难时期就如同那群鸟儿,要驱赶它们只需要竖立一个稻草人吓一吓就可以了。请问与此绅士观点一致的政策是(     
A.固守自由放任B.实行政府干预C.走法西斯道路D.发展知识经济
2022-08-03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6-2017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图是新西兰漫画大师戈登创作于1932年的“大萧条简史”。漫画中的人物,经历了从乘坐豪华轿车到普通轿车乃至自行车的过程。该漫画(     
A.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B.折射出经济危机的不断恶化
C.呼吁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D.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
7 . 1930-1931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指责苏联廉价倾销,诬蔑苏联出口产品采用强迫劳动,并立法限制或禁止某些苏联货物输入。西方国家的做法(     
A.埋下了世界战争的隐患B.体现了马歇尔计划的宗旨
C.旨在缓解国内经济危机D.意在破坏苏联的国际形象
2022-07-1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市场对机器设备的需求开始日益减少,房屋住宅建筑业在1926年以后开始逐年下降,居民消费达到顶点,耐用消费品已供大于求。据此可知(     
A.生产的下降引发产品供应不足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长期存在
C.欧洲崛起冲击了美国霸主地位
D.有效需求不足潜藏着经济危机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重大事件的历史图片。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片信息,为该组图片确定一个主题,并做简要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模仿材料二所做的示例,从图1、图2中任意选择一则,评述其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2022-07-1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经历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艰难而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创立的市场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两国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共同历史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并分析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