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苏维埃革命之初,凯恩斯尽管公开否定其必要性和成功的可能性,但却又不得不承认苏俄革命实验中的一些切中资本主义时弊的积极因素,甚至不吝指出应该给其实验的“机会”,其可能“潜藏着理想世界的萌芽。”在凯恩斯看来,这些“积极因素”应是指
A.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体制B.以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C.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人在1933年评价胡佛总统说:“因此历史站在那里犹豫,等待时间来做出判断,就为社会指明复兴的道路而言,胡佛是新时代总统的第一任,还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任。事实上,他两者兼具。”材料反映了当时
A.经济危机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B.胡佛干预经济的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C.胡佛对危机做出了及时的力所能及的应对D.胡佛经济哲学思想更适合繁荣年代
2020-11-01更新 | 107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农业改革。罗斯福批准公布了《农业经济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实行有储“休耕”,提高农产品价格。但是补助大多进了大地主的腰包,佃农几乎没有获得补助。获得资助的农场主采用机械干活,失业的佃农涌入城镇。沙尘暴严重的地区许多家庭得到了政府的直接救济。除此之外,联邦政府还提供了其他援助,包括提供粮食和种苗货款等。农业调整署向小麦种植户提供几百万美元的补助,鼓励改种其他作物,比如用能使土壤增肥的高粱代替导致土地贫瘠的小麦。联邦政府还出台了长期政策,旨在改变土地的使用方法,遏制水土流失,恢复草原植被。

——摘编自约翰·马克·法拉格等著《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业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业改革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帝国经济会议上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帝国特惠制”的建立
A.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初雏形
B.表明英国放松了对殖民地控制
C.加剧了本来很严重的贸易摩擦
D.成为缓解经济危机的成功典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
A.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B.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C.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
D.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
2019-06-18更新 | 579次组卷 | 42卷引用:2020届湖北名师联盟高三入学调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2年,美国纽约一家百货公司发布招聘广告,它对电梯操作员的招聘要求是拥有学士学位。这说明
A.技术革命要求高素质劳动力
B.战争威胁使得移民涌入美国
C.现实的压力拔高了入职门槛
D.电力行业职业教育飞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面是高德步、王珏编的《世界经济史》第五篇章节目录摘录。本篇论述的历史主题是
第十七章垄断第十九章国际商战
第一节垄断的产生第一节自由贸易体制的解体
第二节并购与垄断第二节国际商战
第三节垄断的影响第二十章世界大战与战时经济
第十八章大危机和新政第一节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结果
第一节大危机第二节苏联的战时经济
第二节危机的传导和扩散第三节法西斯军事经济
第三节危机的原因和后果第四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时的实验
第四节罗斯福新政

A.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B.市场经济国家的改革
C.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确立
D.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20%。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上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率仅6%。1936年英国给予苏联的一笔贷款利率又下调为5.5%。西方国家在30年代主动降低对苏贷款利率的背景是
A.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
B.英德试图争取苏联加盟
C.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成功
D.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
9 . 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绝大部分征文认为中国现代化不应走资本主义道路,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
①南京国民政府政策的倡导 ②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③苏联五年计划经济的成功 ④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完全破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1929~1933年经济危机
A.破坏性严重B.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C.持续时间长D.加剧各国之间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