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2021-07-14更新 | 440次组卷 | 85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颁布的一项社会政策。该政策的目的是
A.开展以工代赈B.建立社会保障
C.发展社会经济D.恢复工业生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33年3至6月美国国会相继通过《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年7月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8月通过《社会保障法》;1938年又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这反映出美国
A.建成保障完善的福利国家B.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国家经济、社会职能扩大D.制定经济计划刺激经济发展
2020-08-2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发展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了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材料二   西方国家极力把祸水引向他国。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把关税平均提高了20%以上。其他各国也相继提高了关税,进行报复。除关税战外,各国还展开了货币战。从英镑贬值开始,56个国家相继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债权的启示》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办法?这些办法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数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的产品课以重税。

材料二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三   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一一余粮的自由支配也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一一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四   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讲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实行资本主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2)材料二中列宁的初衷与现实为什么会发生矛盾?
(3)材料一与材料三相比在农业政策上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4)通过材料四你是如何理解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的?
6 . 有学者说美国的财政中心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后来,世界金融中心也从伦敦转移到了纽约。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B.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2019-01-30更新 | 1622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4-2015学年云南蒙自蒙自一中高二下期开学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罗斯福新政……再分配式的、保护主义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虽然经济上往往不大成功,但政治上却颇受欢迎:往往立竿见影,不但有一个清晰的行动主体,而且其政策往往指向一些集中的、直接的、阶层性或行业性的受益者,这些受益者可以立刻成为这些政策的政治同盟军。”这一政策最可能是
A.下令银行停业整顿
B.颁布工业复兴法
C.实施以工代赈的政策
D.鼓励农民减耕减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名校
9 . 美国学者小福尔索姆认为:“历史学家们都赞扬(罗斯福)新政是处于衰退的国家迫切需要的方案。但事实并非如此(二战)以难以想象的力度把美国人从大萧条中解救出来。巨额的军火支出,印证了凯恩斯的那句:政府支出能够保障繁荣。”据此推断,作者认为
A.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走出大萧条
B.政府支出扩大不利于结束危机
C.二战是大萧条结束的真正原因
D.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经济危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